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磬山房诗

玉磬山房诗

六卷。清刘大观(约1794前后在世)撰。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山东章丘县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二年(1777)拔贡生。官至山东河东道,署布政使。此书以编年为次,凡古今体诗五百余首。始乾隆五十四年(1789),迄嘉庆十四年(1809),共二十一年,皆通籍以后之诗。其诗之目有六:《岭外集》,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五十五年(1790)二年之作。翁方纲为之序,称其诗天机清妙,寄托深远。《漋江归櫂集》,则为五十六年(1791)至五十八年(1793)二年之作。《留都集》,则乾隆五十九年(1794)至嘉庆八年(1803)十年之作。吴云为之序,称其诗清雄磅礴,不主故常。《邛上集》,为嘉庆九年(1804)至十年(1805)二年之作。阮元为之序,称其诗体格蕴藉如渔洋。《迥帆集》,亦为嘉庆十年(1805)之作。《鹾城集》,为十一年(1806)至十四年(1809)四年之作。刘大观始仕沈阳,但以不废吟咏为适意。七言则萧闲刻峭,别开生面。五言则格高有味,清瘦通神。于故里不主李攀龙之格调,亦不专主王士祯之三昧。其客扬州,遍游名园诸山,以及西湖诸胜迹,故其诗于峻峭之中,时露雄直之气,置之乾嘉作者间,毫无愧色。有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猜你喜欢

  • 大学疏义

    一卷。元代金履祥撰。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兰溪人。不仕于元,专心著述。师事何基,何基曾学于朱熹亲传弟子黄干,故而履祥对濂、洛、关、阁之学造诣颇深。著有《通鉴前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春秋阐义

    十二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该书《经义考》著录,注曰“未见”,四库馆臣曾见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该书阐释《春秋》,大多采录前人旧说,进行折衷,作者新见不多。《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

  • 平泉题跋

    二卷。明代陆树声撰。陆树声字与吉,号平泉。书名即取于号。陆树声是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明史》有其传。此书选所见书画题跋而成编。陆树声的门人黄、包林

  • 论世编

    见《图书编》。

  • 杨道行集

    十七卷。明杨于庭(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于庭,字道行,安徽全椒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春秋质疑》,已著录。是集为于庭所自编。凡十七卷。其诗沿何、李之派,

  • 叶文庄奏疏

    四十卷。叶盛撰。叶盛(1420-1474),明代昆山(今属江苏)人,字与中,正统乙丑(1445)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土木之变后,协守北京有功,升都给事中,景泰二年(1451)擢山西右参政,天顺二年(1

  • 四书通

    二十六卷。元胡炳文(生卒年不详)撰。胡炳文字仲虎,人称云峰先生,元理学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任明经书院山长,兰溪州学正。其学以朱熹为宗,又精通《易》学,著有《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书

  • 北齐人书左氏传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

  • 曲洧旧闻

    十卷。南宋朱弁(?-1144)撰。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族叔祖。朱弁在太学时,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建炎元年(1127)奉诏使金,为金拘留,金人迫仕伪齐,誓死不屈,被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