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金刘完素(约1120-1200)撰。医经类著作。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间(今属河北)人。人称刘河间。金承安年间,章宗征召不就,又赐号高尚先生。为河间学派开山鼻祖,后世尊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一卷。晋葛洪(284-364)撰,清马国翰辑。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省西南部)人。父祖均仕东吴。少以儒学知名,历丞相府及司徒掾,后因求丹出为句漏令。世奉天师道,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师事
四十三卷。清吕留良(详见《四书朱子语类摘抄》)撰,其门人陈编辑。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溺心科第,时文之外,不知其他,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四书》。是书凡《大学》三卷,《论语》二十卷,《中庸》六卷,
一卷。清董宝鸿撰。董宝鸿,生卒年不详,江苏仪征人,郑冬农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咸丰七年(1857)刊本。书前有刘淑所作序言和记录,有李效郢、胡月翰、李香树等所写题辞。共收诗九十七首,书后有《平生际遇赋
二卷。德国花之安(1839-1899)译述。花之安,德国礼贤会教士,汉学家。1865年来华传教,1885年加入同善会,1898年移居青岛,后死于该地。花之安对中国植物学有较深的研究,并发表过许多宗教哲
三卷。宋王(生卒年不详)编。字仲潜,一字伯晦,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累官至左丞相,因与陈宜中不协而去,生平清修刚劲,度宗时曾诏充上蔡书院山长。陈振孙《书录解题》云,言偃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
四卷。明梅淳(约1586前后在世)编。梅淳,安徽当涂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本书成书前,元释天镜曾辑录岳阳楼石刻诸诗,其本久佚;嘉靖间,有取岳阳题咏与洞庭分为二集者,芜杂无次。梅淳因合洞庭君山、
十一卷。明王烈(约1497前后在世)撰。王烈,字正邦,别号寻乐,乐安(今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成化弘治间诸生,其他事迹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著有《寻乐堂集》。该集共十一卷。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
一卷。宋强至(1022-1076)撰。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尚书祠部郎中。本书记宋韩琦事迹。韩琦(1005-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曾多次出任边将,仁宗、英宗、神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