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滋阳县志

滋阳县志

①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较草率不备,历两月告竣。旧志除赋役、职官外,事俱湮没。李溁掌滋阳后,锐意修志,延其友仲弘道为主纂。仲弘道在其《纪略》中云:“我友禹门李侯莅滋邑之明年修举邑乘时,余因浪游至兖、得与戳力其间。”始于康熙十年秋,成于十一年(1672)春,历时五月。《滋阳县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四卷,分土地、人民、政事、文献四大部。卷一土地部:沿革、地亩、寺观、分野、山川、桥梁、疆域、古迹、形胜、衙署、城池、祠庙,卷二人民部:户口、物产、灾祥、社集、选举、赋役、貤封、建国、坊表、风俗、坟墓,卷三政事部:职制、武卫、盐政、秩祀、秩官、宦绩、钱粮、驿递、学校、恤典、礼乐、仓储,卷四文献部:人物(圣贤、乡贤、节义、贞烈、隐逸、先儒、忠孝、武胄、流寓、仙释)、艺文(赋、赞、诗、策略、碑铭、奏疏、记传、祭文)。此志体例为邑志中所罕见,每门之前,冠以小序,略述其内容,使读者易于明了。其虽简略,较之嘉靖旧志完备,其中以赋役、风俗、钱粮、古迹较为精审。②十四卷。清莫炽修,黄恩彤纂,李兆霖等续修,黄师訚等续纂。莫炽字以南,广西荔浦人,咸丰九年(1859)由进士任滋阳知县。李兆霖字云生,江西广昌人,出身监生,光绪十一年(1885)任滋阳知县。莫炽掌滋阳后,见滋阳县志自康熙十一年(1672)李溁修后,又已二百年未加纂修,恐文献湮没,设局修志,博访群诹,遐稽旁证。又得邑中乡先生苏茜旧辑志稿,规模粗备,复取李溁志,互为参考,历五月志稿成,将付梓时,莫炽引疾去官,志稿藏于邑绅郑氏。光绪十一年,李兆霖来宰滋阳县,闻志稿尚存,乃为之增续刊行。黄师溁在其序中曰:“蓝本于李公旧志,取材于苏君遗稿,广搜博采,条分缕析,而复折衷于正史以及省府各官书,下逮诸家书。”《滋阳县志》咸丰九年修,光绪十四年(1888)续修刻本。此志广搜博采,别类分门,每门之前,冠以小序,亦精审。其可称之处,则在多采用表记事,上追史汉,如历代沿革表、历代令佐表、选举表、贡生录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猜你喜欢

  • 大冶县志

    九卷,清谢畬修,胡绳祖纂。谢畬,广东英德人,官大冶知县。胡绳祖,字畏思,本县人,举人,官江南潜山知县。县志始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县令张泉创修,宣德初年县令梁嵩续修,万历十二年(1584)县令吴

  • 潜江县志

    ①清王又旦修,朱士尊、向大观纂。王又旦,字幼华,陕西郃阳人,进士,官潜江知县。朱士尊,字伟臣,一字石户,晚年华农老人,本县人。向大观,字望湄,号迈舫,本县人,进士,官怀远知县。按潜江,汉为江陵县地,宋

  • 横渠易说

    三卷。张载(1020~1077)撰。张载,字子厚。世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侨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历云岩令、崇文院校书、太常礼院等职。少孤、自立,喜谈兵。后读佛老之学,累年无

  • 春秋讲义

    ① 二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加以折衷,断以己意,不作艰深之论。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之外,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

  • 湖上

    连天芳草晚萋萋,蝶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 五代残唐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 广灵县补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亦铭纂修。杨亦铭字鼎臣,河南商城人,出身优贡,光绪六年(1880)任广灵县知县。光绪六年,杨亦铭掌广灵,适奉檄修志。亦铭邀集众绅,商议补修之事。不久即设局,分派筹费,广询父老

  • 缦庐遗集

    四卷。清蒋传奎(约1917前后在世)撰。蒋传奎字斗南,湖南湘潭人,生卒年未详。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邮传部主事。入民国,改交通部佥事。是集为传奎卒后其子沅搜辑遗稿编辑。卷一卷二为古今体诗。卷

  • 南岳图志

    一卷。明吴懋材撰。吴懋材,生平不详。南岳志,明时已有数种。吴懋材以其卷帙浩繁,篇什冗富,不便随身携带,因摘其大要,汇为一编。《南岳图志》乾隆刻本,共一卷。兹篇删削旧志多有不当处,应芟而未芟者甚多。如云

  • 池北偶谈

    二十六卷。清王士祯(见《古欢录》)撰。因士祯有书数千卷庋置宅西一池之北,故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以名此书。又因书库旁有石帆亭,常与宾客聚谈亭中,由儿辈纪录整理,编次而成是书,故亦名《石帆亭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