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山水纲目
二卷。清赵我轩撰。赵我轩,生平不详。《滇南山水纲目》昭代丛书本,共二卷。兹篇考滇水甚详。其谓澜沧江,自入云南界,经六度曲折,行二千五百里,入阿瓦国界,又东南经老挝界,又东南经安南国,为富良江,入于海也。又谓八达河经广西,数度曲折而入海。其于两河流经之处,皆有详述,并附考证,十分精细。其他河亦然。但兹篇于大金沙江却毫未提及。大金沙江源出西藏,东流数千里,折东南流,经腾越边外,由缅甸入海。大金沙江为著名大河,其于滇事影响甚大。兹篇独阙之,实为一大欠缺。
二卷。清赵我轩撰。赵我轩,生平不详。《滇南山水纲目》昭代丛书本,共二卷。兹篇考滇水甚详。其谓澜沧江,自入云南界,经六度曲折,行二千五百里,入阿瓦国界,又东南经老挝界,又东南经安南国,为富良江,入于海也。又谓八达河经广西,数度曲折而入海。其于两河流经之处,皆有详述,并附考证,十分精细。其他河亦然。但兹篇于大金沙江却毫未提及。大金沙江源出西藏,东流数千里,折东南流,经腾越边外,由缅甸入海。大金沙江为著名大河,其于滇事影响甚大。兹篇独阙之,实为一大欠缺。
七卷。清戴翊清、朱廷燮合辑。戴翊清,字竺青,乌程(今浙江省嘉兴)人,生卒年不详;朱廷燮字莲夫,归安(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二人将其亡友安吉施寿民及其子施旭臣所著诗文五种即:《静学庐遗文》、《静学
十二卷。清秦云爽(生卒年不详)撰。秦云爽字开地,号定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从事阳明之学研究,后来又怀疑朱子晚年的定论之说,自著述有独到之说。著有《紫阳大旨》八卷、《遗诗》一卷。《秦氏闺训新编》
六卷。清曹煐曾(约1712年前后在世)撰。曹煐曾字祖望,号春浦。上海人。康熙末贡生,曹炳曾弟。本集为《石仓世纂》之第二种,计有诗四卷,后附词一卷、杂著一卷。曹煐曾其一生专属意于词、骈体文。其诗专学晚唐
无卷数。明赵友同(1364-1418)撰。友同,字彦如(一作字彦和),浙江浦江人,后徙居长洲。少专心好学,曾拜宋濂、戴良为师。明洪武末官华亭训导,永乐初考满当迁,由姚广孝推荐授太医院御医。参与修纂《永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五十卷。明董斯张(1586-1628)撰。董斯张字遐周,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著有《静啸斋词》、《吴兴备志》。晋代张华编《博物志》,虽世所传本,但真伪相淆,又非常简略。南宋李石尝续其书。补采了许多新的
六卷。清江德中(生卒年不详)撰。江德中字汉若,歙(今安徽歙县)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西粤对间》。《卮坛对问》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著者
不分卷。明来集之(详见《读易隅通》)撰。该书与《春秋志在》同为作者所撰《倘湖樵书》中的一种。编首有他的自序,说先已作《春秋志在》,大体上阐述了自己的主要观点。现又取《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
一卷。清刘恩溥撰。刘恩溥(?-1908),直隶(今河北省)吴桥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光绪年间官至仓场侍郎。本书是他任工科给事中时撰集的,成于光绪十三年(1887)。作者虽然广泛收集史籍,例如国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