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源寺志稿

法源寺志稿

六卷。清黄维翰撰。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兵部主事、总办职方司、派办处、兵学馆等处事,曾任黑龙江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著有《呼兰府志》、《黑水先民传》、《题柱集》、《渤海国志》、《蒙服志》、《十年历代人生年表》、《江西疆域志》、《豫章大事记》、《稼溪文存》、《武昌起义往事本末》。已刊未刊者共十余种。法源寺位宣武门外,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悯东征士卒战亡,收其遗骸,葬幽州人,城西四十里,名哀忠墓,又于城内建悯忠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发币重修,世宗赐匾改名法源寺。其后住持道阶王树根撰寺志,王因老病,稿实出于黄维翰之手,末及缮正。全志共六卷,分兴建、法系、寺产、名迹、遗事五门,新城王世钧、蒙古鲍延堉校。第一卷兴建篇,自唐贞观创寺起,至清雍正改名,历述史思明建东西两塔,张不矜、苏灵芝撰《塔颂》,张仲武、李匡威及沙门善制等,移藏舍利石函,李可举造观音阁,清世祖命建戒坛,圣祖御题藏经阁等匾,世宗发币重修,赐换法源寺匾,及殿堂位置,碑志题咏。其纪寺前迤东大悲院,寺后荒地迤西,至教子胡同官道,为史思明建塔基址。第二卷法系篇,开山第一代无考,从唐景福前僧明鉴,至现代道阶止。内有辽代悯忠古德慈智大师,葬于今城南慈悲庵,即陶然亭北。所树石幢,洋言姓氏邑里,而未纪法名。第三卷寺产篇,纪寺有六十六顷田,分在大兴、宛平、房山、安次、固安五县。每县各列田亩佃户租课表。第五卷古迹篇,一金石,述宋代谢枋得所见寺壁久佚的曹娥碑,至光绪中叶住持静涵虚心图刻石。二书画,有明仁宗所颁《华严经》八十一卷,永乐十七年(1419)刻本,最后为王闿运《留春图》。三花木,法源寺丁香最闻名,唐槐树、宋松柏及西院象槐枯本,皆最古之木,现俱存在。第六卷遗事篇,自唐太宗建寺荐亡,至近代道阶开堂传戒,共数十事。其中三鹊衔铜佛送寺、蜘蛛结幔,为最灵异之事。以上各篇,凡有士夫题识吟咏,皆附各篇各本事之下,不另立篇目。此志体例,叙述有法,精而不滥,是最佳的志乘。

猜你喜欢

  • 尚书王氏注

    二卷。清马国翰辑。《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云:“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解》。”《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尚书》十一卷,王肃注;《尚书驳议》五卷,王肃撰。《旧唐书·经籍志》有《尚书》

  • 春秋集义

    五十卷,纲领三卷。李明复(生卒不详)撰。李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李明复生平不可考,知为宋宁宗嘉定间太学生。李明复认为:知孔子者惟孟轲,知孟轲者惟周敦颐。而周敦颐《春秋》之学,二程得其真传,程颐曾

  • 杜东原年谱

    二卷。明沈周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记明初叶杜东原事实。东原,号五坞山人,又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曾参与编写《永乐事迹》、《宣宗实录》、《舆地志》等书。此谱原附《石田东原图卷》,顾文彬刊之于《过

  • 道安室杂文

    一卷。《肖间堂遗诗》一卷。《戴华平安室词》一卷。《平安室杂记》一卷。清肖道管(1855-1907)撰。肖道管,字君珮,一字道安,陈衍之妻。侯官(今福建闽侯)人。自幼勤于功读,书法秀劲。婚后随陈衍宦游四

  •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

    无卷数。不著撰人。此书广为搜集诸子百家著作中所载春秋时期的事迹,录于“三传”相关内容之下,以成相互参证之意。然而,诸子书乃至杂说、寓言中的材料是否可靠,则非经考证不能确定。作者打算根据这些未必可信的材

  • 咫学读经记略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

  • 史裁

    二十六卷。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生卒年不详。该书随意抄录史文,上自《春秋》,下迄《元史》,杂采旧论,间以己意。有陈邦瞻、吴勉学

  • 眉山县志

    十五卷,清王铭新修,杨卫星、郭庆琳等纂。王铭新,曾知眉山县事。杨卫星,曾任眉山县修志局局长。郭庆琳,举人,眉山县视学。眉山县旧志于明末毁于兵燹,清初,历届县令勤事搜求,易稿数次,至嘉庆中始成定本。越十

  • 项城袁氏家集

    十八种,六十卷。清末民国间丁振铎编。丁振铎字旬卿,河南罗山人,曾官御史。是编乃袁世传汇集其祖父袁甲三、父袁保龄、伯父袁保恒、堂伯父袁保庆四人之奏议、函牍、诗文及其他撰述,请丁振铎代为编辑并撰写首卷按语

  • 齐天乐

    二卷。作者不详。本书乃传奇,上卷共十五出,已缺,仅存下卷。本传奇演述佛教故事,属度脱剧。其内容大致是:太子悉达多离家前往雪山修道,其父净梵王(今通译为净饭王)命内相陈琳往雪山令其还朝,太子不从。净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