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代汤斌(1626-1687)撰。汤斌见《洛学编》条。作者学说源于清代学者孙奇逢,介于朱陆二派之间。此书共有二十多条目,均是作者关于“存心”、“养性”、“稽古”、“敬身”等方面的心得。“常语”意
十卷,明杨时伟撰。作者生卒年及生平不详,著有《正韵笺》、《春秋编年提要》、《诸葛忠武书》等。《狂狷裁中》上起战国,下迄金元,选取忠臣孝子志士仁人之事予以论评。书前作者自序道:“凭虚不如履实,异撰不如庸
五卷。明赵士桢(1554-?)撰。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今属浙江)人。累官文华殿中书舍人。喜谈兵,精于火器研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赵士桢东嘉神器谱四卷”,即为此书。今存赵氏《神器谱续》
八卷。清夏宗澜撰。夏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推荐为国子监助教。此编乃夏宗澜在读御纂《周易折中》时意有所会而标记之,总汇而成。当时夏宗澜正跟随杨名时在云南,因为编修《周易折中》时李光地为总裁官,而杨
十三卷。元唐元(1269-?)撰。唐元,字长孺。歙县(今属安徽)人。初以文学授平江路学录,后以徽州路学教授致仕卒。据朱文选所撰其行状,原有《敬堂杂著》、《思东杂著》、《吴门杂著》、《分阳杂著》、《金陵
①九卷。明李桢撰。桢字维卿,安化(今属湖南)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该书是专记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事迹的一部著作。书中首载《太极图说》、《通书》,然后录《墓志铭》和诸儒的论议以及历
①三集,二十六种,四十七卷。清陶福履编。陶福履字稚箕,江西新建人。曾主讲友教书院。丛书收江西学者著作二十六种,经史子集均有,分三集。第一集收清黄永年《春秋四传异同辨》一卷等十二种;第二集收清辛绍业《易
一卷。辑佚书,晋王廙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王廙字世将,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荆州刺史,卒赠侍中骠骑将军,谥康侯。其事见于《晋书》本传。《经典释文》称其《易》注凡十二卷,王俭《七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三卷。清闵元衢撰。闵元衢字康侯,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号欧余生。生卒年不详。罗江东,即罗隐,唐末五代时人,自号江东生,有当世诗名,却终身不第。闵元衢自以终身不第,有似罗隐,遂作此书,盖一时寓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