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墟文字类编

殷墟文字类编

十五卷。商承祚编。商承祚(1902-),字锡永,广东番禺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任中山大学教授。他曾拜罗振玉为师,学习甲骨文、金文。并从事甲骨文、金文及古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著有《殷墟文字类编》、《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及考释》、《殷契佚存》、《十二家吉金图录》、《浑源彝器图》等书。此书木刻线装八册。全书正编十四卷,待问编十三卷,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一卷,后附《通检》一卷。第一册包括:王国维序,自序,卷一、卷二;第二册,卷三、卷四;第三册,卷五、卷六;第四册,卷七、卷八、卷九;第五册,卷十、卷十一、卷十二;第六册,卷十三、卷十四、检字;第七册,待问编十三卷;第八册,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前四章。全文依《说文解字》部首顺序编排,每字下皆注明出处、考释来源或加按语。字多存原形。待问编中集疑难字,依形义分卷编排。共收甲骨文单字一千五百七十五字,正编七百九十字,待问编七百八十五字。所收之字是1923年前著录各书。在编排体例、释义上较之王襄编著的《簠室斋殷契类纂》更具有甲骨文字典之性质,在甲骨学中实为甲骨文第二部字典。所用材料有《铁云藏龟》、《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菁华》、《铁云藏龟之余》、《龟甲兽骨文字》六种。各种解释基本上是抄录罗振玉、王国维之说。作者自释者仅十之一二,在书中加上“祚案”二字,以示区别。作者的解释,有的是对罗、王之说加以引申,有的是自己的新说。1923年决定不移轩出版。

猜你喜欢

  • 麟溪集

    二十四卷。明郑太和编。郑太和字顺卿,浙江浦江(今义乌)人,世称“义门郑氏”。生卒事履待考。是集成于元至正十年(1350)。裒辑宋以来诸家题赠诗赋及碑志、序记、题跋之类,为表扬义门而作。共为一编。前十卷

  • 陈玉几诗集

    三卷。清陈撰(约1736前后在世)撰。陈撰,字楞山,号玉几。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乾隆初年举博学鸿词不就,工书画,精鉴赏,游于江淮间。一生穷悲寡合,其诗多凄断怨咽之音。本编收入均是其中年所作。首为《绣

  • 伏虎韬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详见《报恩寺传奇》)撰。写轩辕生妇张氏奇妒,常威顺其夫,又集妇女授降服丈夫之法。轩辕生师马侠君故意送妾于张氏。张氏虐待此妾时,马劝轩辕生诈称应试避居他处,又设计取其妾令与生同居,又遣人

  • 女红余艺

    一卷。清毛秀惠撰。毛秀惠,生卒年不详,字山辉,江苏太仓人,画家、诸生王愫之妻。清代画家,诗人。善长诗词,尤工山水画。著有词集《女红余艺》。并有其诗《戽水谣》一首云:绿扬深沉塘水浅,辘车声满疆圳。倒挽河

  • 唐雅

    二十六卷。明张之象(1507-1587)辑。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是书取武德-开元间唐代君臣唱酬之作二千余篇,其中选帝王七人,公卿一百六十八

  • 学诂斋文集

    二卷。清薛寿(1812-1872)撰。薛寿字介伯,晚字斫伯。江都(今江苏)人。道光间诸生。专研《说文解字》,于音韵学造诣尤深。诗以声情为主。受知于张之洞,主讲经心书院。著有《续文选》、《古字通》、《读

  • 鳌峰类稿

    二十六卷。明毛纪(1463-1545)撰。毛纪,字维之,掖县(今山东)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第一,累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著有《辞荣录》、《归田杂识》、《密勿稿》。毛纪于明嘉靖三年(1524)

  • 宋元周易解提要

    附易解别录,无卷数。不著撰名氏,前面署有“养素堂纂本”,又有黄叔琳名字的二个私印,可能是黄叔琳所录。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条。该书大体仿照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之例,只是汇集诸说,不加论断。但是所采录

  • 广宴堂集

    二十四卷。明朱翊(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翊字匡鼎,自号隐真子。明荆王朱瞻堈六世孙。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袭封樊山王。其父载岭以文行称。翊承其家学,与弟翊买两个弟皆好为诗。兄弟尝共处

  • 律吕正义后编

    一百二十卷。清乾隆十一年(1746)奉敕撰。康熙御定《律吕正义》五卷,其于乐器、乐章则未及厘定。乾隆命廷臣诠次以成是编,凡分十类,曰祭祀乐、曰朝会乐、曰宴享乐,曰导引乐,曰行幸乐。并详其用乐节次,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