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八卷六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唐末五代乱世为背景,以朝代兴衰、权位争夺更替为线索,起自黄巢起义,终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按年代顺序,铺叙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该书在《五代史平话》和元人五代史杂剧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基本历史轮廓和主要情节人物本于史传,间以虚构,不是简单复述历史的通俗读物,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与加工的文学作品。在叙事描写之中,作者本于封建正统观念,宣扬了“皇权神授”的天命观,立意歌颂圣君贤相,标榜他们的“王道”与“仁政”;同时对农民起义持敌视态度,把黄巢写成了“妖孽转世”。但由于作者基本上忠于历史和受关于五代史故事民间创作的影响,小说正面推崇的圣君贤相不多,相反却揭露了不少昏主佞臣,暴露了统治阶级上层政治集团之间争夺权位的尔虞我诈和凶狠残酷。小说借说前朝兴废,寄寓着对统治者荒淫残暴的憎恨和对乱世中人民苦难的同情,客观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该书基本上保留了口头文学的特点,线条粗犷,语言显得粗糙,结构不够匀称,前详后略。几个主要人物如李存孝、王彦章、李克用、朱温等,形象塑造比较丰满,而更多人物则苍白浮泛。该书对《五代史平话》和元杂剧的五代史剧目有所继承,又对清代戏曲产生过很大影响,如《珠廉寨》、《飞虎山》、《雅观楼》、《太平桥》、《战潼台》等十几种京剧的故事都取材于该书。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它虽不可与作者的《三国演义》成就比肩,但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有明刊本,八卷六十回,题“李卓吾批点”。明刊本另一种,六卷六十回,题“玉茗堂(汤显祖)批点”。清有多种坊刻本,其一名《五代残唐》。1983年,北京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资料丛书》出版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宛陵群英集

    十二卷。元汪泽民(1273-1355)、张师愚合编。汪泽民,字叔志,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川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后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调济

  • 周易传注

    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曾师事颜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学问之本,又从王余佑学兵法,从毛奇龄学乐律。官至通州学正。其学恪守颜元家法,主

  • 潜书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 司勋五种集

    二十卷。清王士禄(1626-1673)撰。王士禄,字子底,号西樵,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与其弟王士祜、王士祯齐名,称为“三王”。顺治九年(1652)进十。累官吏部员外郎。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因事免官,后

  • 李义山诗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朱鹤龄(1606-1683)注。生平见《愚庵小集》辞目。据《四库全书总目》载:“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张文亮二家注本,后俱不传。”明末释道源始又为李商隐诗作注,其书也散佚。本书为朱鹤

  • 群玉楼集

    八卷。明李默(?-1556)撰。李默,字时言,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生卒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累迁翰林学士。后为赵文华所构下狱,庾死。万历时追谥文愍。著有《建阳人物传》等。是集收文五卷,诗

  • 平阳府志

    ①十卷。明傅淑训修,曹树声纂。傅淑训,湖广孝感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进士知平阳府。少事父母,有孝名。居官廉正,遇凶荒,煮粥振饥,公退闭阁纂志,网罗放失,成一部信史,寻迁本省督学道,称公明。累官

  • 难经经释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认为《难经》注释者虽已有十余家,然而散佚缺失者甚多,幸存的注本中内容多为后人所乱,其说不一,经义不明,故以秦越人《八十一难经》中有不合《内经》之旨者,

  •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一百七十六卷。清圣祖玄烨(生平详见《御制诗集》)撰。。此集前后共分四集。前三集为大学士张英等所编。《初集》收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作,凡四十卷;《二集》收康熙三十六年以前之作,凡五十卷;《三集》收

  • 左氏新语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该书对《左传》之文进行割截题评,用评点时文的方法,点论去取。作者不喜《左传》,认为《左传》之文“无长风扶摇万里之势,有翩翩游冶顾影自爱之词”(卷首题辞),说《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