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八卷六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唐末五代乱世为背景,以朝代兴衰、权位争夺更替为线索,起自黄巢起义,终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按年代顺序,铺叙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该书在《五代史平话》和元人五代史杂剧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基本历史轮廓和主要情节人物本于史传,间以虚构,不是简单复述历史的通俗读物,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与加工的文学作品。在叙事描写之中,作者本于封建正统观念,宣扬了“皇权神授”的天命观,立意歌颂圣君贤相,标榜他们的“王道”与“仁政”;同时对农民起义持敌视态度,把黄巢写成了“妖孽转世”。但由于作者基本上忠于历史和受关于五代史故事民间创作的影响,小说正面推崇的圣君贤相不多,相反却揭露了不少昏主佞臣,暴露了统治阶级上层政治集团之间争夺权位的尔虞我诈和凶狠残酷。小说借说前朝兴废,寄寓着对统治者荒淫残暴的憎恨和对乱世中人民苦难的同情,客观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段历史,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该书基本上保留了口头文学的特点,线条粗犷,语言显得粗糙,结构不够匀称,前详后略。几个主要人物如李存孝、王彦章、李克用、朱温等,形象塑造比较丰满,而更多人物则苍白浮泛。该书对《五代史平话》和元杂剧的五代史剧目有所继承,又对清代戏曲产生过很大影响,如《珠廉寨》、《飞虎山》、《雅观楼》、《太平桥》、《战潼台》等十几种京剧的故事都取材于该书。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它虽不可与作者的《三国演义》成就比肩,但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有明刊本,八卷六十回,题“李卓吾批点”。明刊本另一种,六卷六十回,题“玉茗堂(汤显祖)批点”。清有多种坊刻本,其一名《五代残唐》。1983年,北京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资料丛书》出版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

  • 朱子奏议

    十五卷。朱吾弼编。朱吾弼,明代高安(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字谐卿,号密林。万历乙丑(1589)进士,官南京御史,有直声,时因抗章申理,忤权贵,遂移疾去,后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

  • 南北十论

    一卷。题许学士撰,不著其名。此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其内容看,作者为南宋人(《四库提要》)。名曰十论,实则仅存八论。此八论分别为: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元魏。所佚二论为魏、西晋也未为可知。

  • 檀弓疑问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著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

  • 周易像象述

    十卷。明吴桂森(生卒年不详)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贡生。吴桂森曾经从顾宪成,高攀龙在东林书院讲学,后来又师从钱一本学习《周易》。钱一本曾撰有《像象管见》一书,桂

  • 亚圣年谱

    一卷。清式楹日撰。此谱前有作者自叙,书中大抵遵任钓台的《孟子考略》,但嫌任氏《考略》叙次欠详审,于是遍采《史记》、《资治通鉴》、《竹书纪年》以及顾炎武、阎若璩等诸家之说,参究辨订,以成此书。此书所考,

  • 耕霞溪馆法帖

    四卷。清叶应阳辑。叶应阳字蔗田。此帖是叶应阳于道光间选于墨拓之精美者,自晋至明,得数百种。原帖首无题名,只书中有“耕霞溪馆”印迹。其中重摹《绛帖》,与《筠清馆刻》多同,且更加精湛。《乐毅论》、《玉版十

  • 毅一子

    三卷。《外篇》一卷。杨觐柬(生卒年不详)撰,民国初年人,生平事迹待考。是书目录,卷上:一、《性道说略》,二、《伦常》,三、《明办骂行》,四、《格物》,五、《穷理》,六、《存心》,七、《养气》,八、《尽

  • 说文引经证异

    七卷。附《说文引经互异说》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每页中心有“学福斋说经稿”六字。考康熙诸生沈大成斋名“学福”,此书或为沈大成所撰。是编依《说文》分部疏证其引经之字,颇有见解。例如:角部:“‘觲,用角低仰

  • 傅子

    一卷。晋傅元(玄)(217-278)撰。傅元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孤贫,博学。曹魏时,历任弘农太守、典农校尉,封为鹑觚男。在司马晋,又历任散骑校尉、驸马都尉。曾从事编写《魏书》,对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