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韵
见“洪武正韵”。
见“洪武正韵”。
四十卷。明凌濛初(详见《初刻拍案惊奇》)编撰。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的第二种。每卷一篇,第四十卷《宋公明闹元霄》为杂剧,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第二十三卷重复,故该书实
十四卷。近代宋育仁(生卒年不详)撰。育仁字芸子,别号问琴阁主,四川富顺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充京师大学堂经文专科教习,著有《同文略例》、《小篆通》、《古文举要》与是编等。是编前
八卷。清尤怡(?-1749)撰。尤怡约生活于康、乾年间,与徐大椿、叶天士同时。尤怡字在泾,又字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长州(今江苏吴县)人。尤氏幼年家甚贫,却聪明好学,工诗词,曾在寺院卖字画为生。
八卷。明姚绶,(1423-1495)撰。姚绶,字公绶,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云东逸史等,又称丹丘先生,浙江嘉兴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画
六卷。清梦麟(1728-1758)撰。梦麟,字文子,号午塘、喜塘,姓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行余堂诗》,入词馆有《红梨斋集》,在江苏学政时删定为《梦
十二卷。清书图修,杨廷钊纂。书图,满洲镶黄旗人,举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知县。明宣德间县令宋常始修县志,至乾隆四年(1739)盛熙祚,六度续修。书图莅任五年,奉府檄修邑志,聘杨廷钊等开局纂辑,
十二卷。清范照藜撰。照藜字乙青,号井亭,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乾隆丙午(1786)举人,官直隶五河县知县。《左传》中人名很繁杂,有一人数名,给读者造成很多困难。范照藜此书对《左传》中王侯君公以及卿大夫
十二卷,旧本题为明张邦奇撰,实际上是根据霍韬的旧本增修而成,兀涯即是霍韬的别号。张邦奇,字常甫,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宏治乙丑(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文定,《明史》有传。《兀涯西汉书
五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嘉庆四年状元,由翰林院修撰累官礼部尚书,数督学政,革除陋例,斥伪体,拔真才,典试号得士。持己方严,通达治体,不为激亢
一卷(石经汇函本)。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颁,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