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椭圆拾遗

椭圆拾遗

三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这是一部研究椭圆及其相关问题的专著,是李善兰在吸收西方数学知识基础上,独立获得的关于椭圆性质、作图等方面一系列成果的反映。全书三卷共四十四款,卷一共二十款,李善兰独立提出并证明了二十个命题。命题一、二是椭圆基本定理:椭圆与辅圆对应弦之比,等于椭圆长短轴之比。对此李善兰给出了独特的证明,他利用投影的概念,讨论了椭圆与大、小辅圆的关系:“盖平圆侧视之即成椭圆,平圆诸正弦恒为弦,侧视所成椭圆诸正弦恒为勾,成无数等势勾股形,故比例恒同也。”“盖椭圆从长径端侧视之,长径必稍短,渐侧渐短与短径等,即成平圆矣,椭圆诸正弦恒为弦,侧视所成平圆诸正弦恒为勾,成无数等势勾股形,故比例恒同也。”命题三是:“凡椭圆斜交斜径之正弦与斜径上平圆之正弦比恒如半属径与半斜径比。”李善兰运用了平行投影的方法证明了这一命题:“试置椭圆柱自短径端斜截之,令成平圆面,复自长径端斜截之,仍为椭圆面,令二面之交线过柱心,则交线即斜径,二面正弦与圆柱周诸直线成无数等势三角形,故比例恒同也。”这是李善兰独立提出的一条新的定理,椭圆基本定理仅是它特例,其证明方法颇为独特,前所未闻。以后的几个命题均是由此推出的新结果。命题四证明椭圆与辅圆的面积关系为:椭圆面积∶大辅圆面积=椭圆短半轴∶椭圆长半轴=椭圆外切长方形面积∶辅圆外切正方形面积;椭圆面积∶小辅圆面积=椭圆长半轴∶椭圆短半轴=椭圆外切长方形面积∶辅圆外切正方形面积。命题五对此作了推广:“椭圆与斜径上平圆比,如属径股与斜径比。”命题6证明:“凡椭圆与长径上平圆二圆内所有三角形及诸边形若同用一底,在长径内切圆周诸角具在一个垂线内,则其面积之比恒如短径与长径比”。命题七为命题六的推广:“凡椭圆及斜径上平圆二圆内所有三角及诸边形若同用一底,在斜径内切圆周诸角作线,一与属径平行,一正交斜径,俱遇于斜径内一点,则其面积之比恒如属径股与斜径比。”命题八证明了“椭圆正交长径之正弦与长径上平圆正弦比,如短径上平圆余弦与椭圆余弦比。”命题九对此作了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命题十二,它讨论了椭圆规的原理,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任自椭圆周一点作线至长径上,令等于小半径,则引长之至短径,必等于大半径。”李善兰明确指出:“用十字槽作椭圆周即此款之理也。”命题十三以后各题是与椭圆有关的比例及计算问题,这对于解决轨道计算和某些作图问题有一定价值。如命题十三:“大小二径较比如大小二矢比”,命题十四:“径较与矢比恒如倍两心差与长径比”。《椭圆拾遗》卷二共九款,讨论了九个求焦点位置的问题。这些均为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及其它一些条件,用作图法求另一个焦点。解此类题均需综合应用椭圆及其切线的性质及作图知识,具有较高的技巧性。如命题二十三:“有一心,有椭圆二点,其一点并知切线,求余一心”;命题二十五:“有一心,有最卑点,有椭圆一切线不知切点,求余一心。”命题二十七:“有一心,有椭圆三切线,俱不知切点,求余一心。”对这些题李善兰不仅给出了具体作法,并证明了作法正确性。这类命题由李善兰独立提出并加以研究,他的工作在国内是首创性的。《椭圆拾遗》卷三主要讨论与椭圆轨道计算有关的一些问题,李善兰用微积分和无穷级数加以解决。卷三共十五款,如命题三十三:“距心线之级数为借积度求平引面积之微分”;命题三十四:“有距心线级数,求平引面积”;命题三十八:“有最卑后实引度求距心线之级数。”在解这些问题时,李善兰不仅纯熟地运用微积分知识,并且探讨了级数展开式的系数变化规律,他用一个垛积图说明“诸系数递增之理”,相当于给出了幂级数展开式。李善兰在未曾得知西方同类成果的情况下,结合几何、三角、微积分和无穷级数等知识独立研究了有关椭圆运动级数展开方面的课题,并获得了独创性的成果,对中算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椭圆拾遗》收入了1867年出版的《则古昔斋算学》中。其版本有:1867年金陵刊本六册,现藏北京图书馆与苏州图书馆;1868年刊本;1882年江宁藩署刊本;同文馆聚珍本;积山书局石印本与大同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中庸本旨

    一卷。清朱谨撰。朱谨号雪鸿,昆山(今山东诸城县附近)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前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魏一川序,称作者岁易一稿,共费时三十年方撰定此书。但此书并非精益求精之作。书前列《中庸图》十

  • 松泉诗集

    六卷。清江昱(1706-1775)撰。江昱字实谷,一字松泉。江苏仪征人。诸生。其弟拔灵官知县,江昱奉母就养,不与公事。江昱少有圣童之称。贪学,精《尚书》,尝与程延祚辨论《尚书》古文,嗜金石文学。长于诗

  • 说文正俗

    一卷。清杨廷瑞撰。参见《说文经斠》。是书以《说文》有正字而承用别体,尤以联绵字体鄙野为多,遂甄录所见以证明古训。其例以《说文》正字正书而以假借承俗者,作旁注于下,征引诸儒训故反复考证,颇为精核。有是一

  • 钦定历代纪事年表

    二百卷。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成书。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布衣袭士炯献历代年表,所载至隋而止,乃先后诏工部侍郎周清源、内阁学士王之枢重修,相续成书。该书所载史事上起帝尧元载甲辰,下迄

  • 麟经指南

    一卷。退修庵撰。退修庵,当为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前有自序,称自幼习经,以举进士为业。兵火之后,因闲暇,就“条分大意,立题命意”,并引先儒破题。该书从《春秋》中拟定一些题目,并作出破题,供土子科举

  • 唐碑缩本

    四十种。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临。歙县鲍氏刻于杨州。原本一百三十八种。兵燹后石多散失,由江清骥购八十七石,载至杭州,归于诂经精舍。时在彼讲学的俞越取唐碑四十种,依年编次。江清骥又补刻目录,嵌其石

  • 麻城县志

    ①十卷,清屈振奇修,周维秬撰。屈振奇,陕西洋县人,进士,官麻城知县。周维秬,字锡白,本县人,进士。县志毁于前明,清顺治初,县令郑知新得烬余数纸,补缀增益,迄未成书。继任王潞嘱王汝霖,继续编辑,未竣,屈

  • 绝妙好词笺

    七卷。清查为仁(1693-1749)等撰。查为仁字心谷,号莲坡居士,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康熙举人,因被讦得罪下狱,八年始释。发愤读书,居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卷,往来名士甚多。有《蔗塘未

  • 乌青镇志

    十二卷。清董世宁纂修。董世宁,乾隆年间任乌青镇督捕。乌镇归属湖州府乌程县,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中隔车溪,两镇联成一市,故合称乌青。《乌青镇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十二卷。三十门,分为:绘图、

  • 西山类稿

    五卷。明谢复(1441-1505)撰。谢复,字一阳,祁门(今安徽祁门县)人。复一生无功名及仕途经历。少与陈献章同从吴与弼游,而复笃实胜于献章。吴与弼为当时著名经学家和诗人,复与之游,身体力行,务求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