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太白集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局限在诗、赋文章的写作上,博览群书,喜欢击剑,弹琴。所作诗抒发感慨,寄托深远。诗篇中同情人民疾苦,蔑视权贵,又描绘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著有《李太白集》。其诗除七言律诗外,李白对各体诗都擅长,而在五、七言绝句和七言古诗方面贡献尤大。其五绝蕴借含蓄,意味深长,七绝明朗精炼而明白如话。可与王昌龄并贺联璧。而其七言古诗,表现出巨大的创造性,尤其是能够表现出诗人雄奇奔放的独特艺术风格。一改初唐四杰七古那种整饬而重词藻的作风,又不同于盛唐王维、高适、岑参诸家的风格。这种风格,继承了屈赋和鲍照等诗风格,更为纵横恣肆。《李太白集》又名《李翰林集》,为唐代诗文别集。主要内容据宋敏求得王溥和唐魏本,又搜集唐类诗诸篇洎石刻所传,编为一集。曾巩又考其先后而次第之为三十卷。诸序、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其诗歌,从《诗经》、屈赋、汉魏六朝乐府和文人创作中广泛地吸取营养,把文学史上五七言诗歌的创作推到了高峰。之后,影响到唐代的韩愈、李贺、杜牧,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明代高启,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李白艺术思想,发展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关于对该书的整理情况,在不同朝代,都有结果,该书最早编辑者是李白的朋友魏颢(又名魏万)。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李白当时在世。之后,李阳冰受李白临终之托,编成十卷《草堂集》。到了元和十二年(817)范传正又重加编辑二十卷。唐代的三种本子都未传,今所传的本子是宋人重辑本。北宋咸平元年(998),乐史收集李白作品,分别整理编辑成《李翰林集》二十卷,《李翰林别集》十卷。这是宋人对李白集的第一次编辑,世称“乐本。”到了熙宁元年(1068),宋敏求又广收遗逸,重新编辑,题名《李太白文集》。其后,北宋曾巩又依据宋敏求的本子,重新编年排次。到了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收入《四库全书》,世称缪本,《李太白集》三十卷。现有世传的李白集宋刊本两种:一种是北京图书馆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另一种是日本静嘉堂藏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后来由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出版。巴蜀书社也于1986年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博物志补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历官云南宾川知州,著有《梦蕉存稿》四卷等。《博物志补》补张华之书,体例略如李石所续,但不如李石书,猥杂冗滥,无有异闻,又出李石书

  • 残本说文续议

    九卷。清严章福撰。参见《说文校议议》。章福从兄可均撰《说文校议》,曾将所未详者四十六条撰为《说文问》以存疑。章福此书,意弥其缺,故题曰《续议》。此非完书,不知全书卷数,仅存卷十一上至卷十五上。考据必究

  • 周易图书质疑

    二十四卷。清赵继序撰。赵继序号易门,安徽休宁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另著有《汉儒传经说》、《孔门弟子考》及诗文集。此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张陈抟、邵雍河洛之说。认为作图者本于《易》,反谓作《易》

  • 周易存义录

    十二卷。清徐世沐撰。其文与《周易惜阴录》相同,可能是自己已经知道《周易惜阴录》冗杂而删为此本,不是别有一书。《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乌台诗案

    一卷。旧题宋朋九万编。是书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胡仔《渔隐丛话》所录亦三卷有奇。《四库提要》考此一卷本当为后人“摭拾仔之所录,稍传益之,追题朋九万名”,而非陈振孙所云朋九万本书。元丰二年

  • 孤忠小史

    十八卷。作者不详。考其所载,即是抄录明人李文凤的《越峤书》,但原书二十卷,抄本佚其前二卷,为十八卷,且卷首从第三卷第三页抄起、空其前半叶,以下每卷皆空其标题,不知何人妄填《孤忠小史》之名,又伪撰序文填

  • 天下金石志

    无卷数 明于奕正撰。于奕正,详见《帝京景物略》条。据《因树屋书影》所叙,于奕正生长京师,平生未出国门,晚年始一游江南,遂以旅卒。于奕正在本书中,根据前人的著作,具载古来金石之所在,并略述撰书人姓名、年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

  • 玉池老人自述

    一卷。清郭嵩涛(1818-1891)撰。嵩涛字筠仙,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至广东巡抚。光绪年间任出使英法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史记札记》

  • 易宗集注

    十二卷。清孙宗彝撰。孙宗彝高邮人。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以象、数、理各有所宗,因象而测其数,因数而测其理,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因此卷首冠以《中论》三篇。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中是五象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