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不负斋全集
二种,十四卷。清周家楣撰。周家楣字筱塘,江苏宜兴人。咸丰年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两任顺天府尹,兼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全集二种为《政书》九卷、《文集》五卷。《政书》记吏治邦交之事。光绪九年(1883)大水,灌二十四邑,饥民百余万,周氏正任顺天府尹,于是以公牍私函布告天下,前后集资救灾款一百余万。其所撰函牍也均收入《政书》之中。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二种,十四卷。清周家楣撰。周家楣字筱塘,江苏宜兴人。咸丰年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两任顺天府尹,兼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全集二种为《政书》九卷、《文集》五卷。《政书》记吏治邦交之事。光绪九年(1883)大水,灌二十四邑,饥民百余万,周氏正任顺天府尹,于是以公牍私函布告天下,前后集资救灾款一百余万。其所撰函牍也均收入《政书》之中。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十二卷,葛震(见《诗史》条)撰。葛震康熙年间著成《诗史》一书,为读史者方便之见,清人曹荃为其作注,成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遂改书名为《四言史征》。此书在清代有内府藏本。
十七卷。清戴钧衡撰。戴钧衡字存庄,号蓉洲,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在卷首的撰述条例中,戴钧衡曰:“殷盘周诰,诘曲聱牙,历汉迄今,义多未显。《微子》、《金縢》、《多士》、《君奭》、《
八卷。清那清安撰。那清安字慎修,号竹汀。姓叶赫那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洊陛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刑部、工部侍郎,都
二十卷。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退谷道人、退道人等。益都(今属山东省)人。因其家世隶上林苑籍,故自称北平人。清代著名学者。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兵科给事中
二十六卷。清许维遹(生卒年不详)撰。《吕氏春秋》为我国最早之系统的私人著作。有清一代,学者整理古书,对《吕氏春秋》之整理所得,分散于诸书之中,读此书时,苦难利用。许维遹乃遍搜众说,成《吕氏春秋集释》,
二卷。南唐尉迟偓撰。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尉迟偓仕南唐,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曾奉旨纂《中朝故事》二卷行于世。此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旧闻,旧南唐主李昇自以为出太宗之后,故称唐为中朝
四辑,三十八种,二百七十二卷。民国黄群编。黄群字潮初,浙江永嘉人。曾积三十年之功搜集乡贤遗著,得四百余种,此丛书所收即为其所搜集,共分四辑,第一辑收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五十卷等十种,其中宋人五种,元
无卷数。明张云龙(生卒年不详)撰。云龙,字尔阳,华亭(今上海)人。此书成于崇祯末年,在陶邦彦所作《灯谜》的基础上加以广充,而成此书。前载作谜语的格式,取字义相似者配合一句,暗射成语。后借诗韵平仄分注,
十六卷首一卷,清韩清桂修,陈昌纂。韩清桂,曾任铜梁县知县。陈昌,邑人,进士。铜梁县明代志毁于兵燹,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郑王臣从事搜辑,仅人物、艺文二志。嘉庆十三年(1808)县令吕清踵事增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