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渚纪闻

春渚纪闻

十卷。北宋何薳撰。何薳大约生活在北宋哲宗、徽宗、钦宗时期,生卒年不详。何薳字子远,又称子楚,自号韩青老农,人称东都遗老,浦城(今属福建)人。博学多闻,擅长诗歌,喜好琴艺,才艺出众。见章惇、蔡京相继专权,作威作福,逞凶肆虐,时事日非,遂不仕,隐居于父亲何去非葬地韩青谷,潜心读书著述。搜集宋代遗闻轶事,撰成此书。全书分杂记五卷,多引仙鬼报应事,兼及谈谐琐事;东坡事实一卷,收载苏轼的遗文佚事以及与秦少游、刘贡父、黄鲁直、陈无己、张文潜等人的交往;诗词事略一卷,收录唐宋诗人吟诵的诗句等;杂书琴事附墨说一卷,记载了古代音乐及制墨工艺等资料,间杂考辨,纠正前人谬误;记砚一卷,记载了各种名砚及其形制特色、砚铭等;记丹药一卷,记载了宋代练丹术的盛行以及达官贵人的生活等。全书记事广泛,而以其父何去非曾因苏轼推荐而得官,故记述苏轼之事特详。保存许多正史中见不到的材料,如《文章快意》条,苏轼谓“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常为后代诗话所引用。又如,《著述详考故实》条,说苏轼“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又说苏轼“每有赋咏及著撰所用故实,虽目前烂熟事,必令秦与叔党诸人检视而后出”。对于研究苏轼,有很大参考价值。其余大率谈谐琐事及神仙鬼怪、因果报应之事,可资谈助。书中亦有自相矛盾、失于查考之处,如称刘仲甫弈棋无敌,又记载祝不疑胜之,两条自相矛盾。蔡絛《铁围山丛谈》记载说,前以弈棋胜刘仲甫者为王憨之子,后以弈棋胜刘仲甫者为晋士明,与何薳所说胜刘仲甫者为祝不疑亦不合,可能是传闻异词,本书亦未查考。瑕不掩瑜,此书从多方面反映北宋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仍不失为研究北宋政治、经济,尤其是社会风俗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此书不知何时刻版,明姚叔祥在沈虎臣家书架上见到残本,仅《杂记》五卷及《记墨》二十三则,陈继儒将其刻入《宝颜堂秘笈》,为六卷本。后汲古阁主人毛晋得十卷本《春渚纪闻》,刻入《津逮秘籍》,始为完书,但仍缺一页。后来,清卢文弨搜集遗缺,刻入他的《群书拾补》。张海鹏又取以增入《律逮秘籍》本,重新刻入《学津讨原》。夏敬观又取明影印本重为校正,刊入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中。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浦城遗书》、《宋人小说》、《丛书集成初编》等十卷本,以及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等一卷节选本。1981年,张明华以夏敬观所校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为底本,校以《宝颜堂秘笈》六卷本及《津逮秘籍》、《学津讨原》十卷本等,重新点校,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铅印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易学图说会通

    八卷。清杨方达撰。杨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江苏武进人。此书自序说“寻绎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是‘太极探原’,二是‘图书

  • 龙龛手鉴

    见《龙龛手镜》。

  • 因明子

    无卷数。明张恒(生卒年不详)撰。张恒字伯常,一字明初,万历八年(1580)进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初历守建昌,因片言折狱,人称张半升,后累迁江西参议、右参政、太常寺少卿等职,以母老乞归。著有《

  • 今文尚书说

    三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今文尚书说》一书只解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而置古文《尚书》于不顾。与元代吴澄《书纂言》体例相同。其书大旨在于订正蔡沈集传之阙失,多于字句之间加以推求,

  • 释名疏证

    八卷。清江声为毕沅撰,署毕沅名。江声(1721-1799)字涛,后更字叔沄,晚年号艮庭,学者称艮庭先生。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精《古文尚书》、《说文》之学。一生不事科举业,晚年赐六品顶戴。尚

  • 绿窗吟草

    一卷。杨琼华撰。杨琼华,生卒年不详,字瑞芝,汉军人,廉访杨重英之女,举人姚明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前有凡例、行状,有袁枚所作序言,有蒋士铨、李元叔、吴逢圣、汪中等及小姑

  • ■阳纪事

    十二卷。清凌泰交撰。凌泰交字谦斋,江苏江都人。道光中,任贵州镇远府知府五年,百废俱兴。此编取建设、义仓、义学、义棺等分牍,劝谕学校,晓示闾阎,诸规条汇梓,朋友赠言,及自作纪事歌诗,附其间。其中最有益民

  • 受恒受渐斋诗文集

    十二卷。清沈日富(?-1869)撰。沈日富江苏吴江人,字沃之,终身不仕。文章师承桐城派,酌之唐文、宋理,讲究义法、词章,不枝不蔓,不为浮词,严谨有余,灵动不足。是集卷一收《入厩修容解》、《三让解》、《

  • 白氏经史事类六帖

    见《白孔六帖》。

  • 三家经文同异考

    二卷。清王锡聆撰。锡聆,福鼎(今属福建省)人。该书考证《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家《春秋》经文的异同,加以罗列。有道光十五年(1835)太姥山麓蚤间斋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