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考

易考

二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号厚冈,江西万载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其著有《尚书考》、《尚书篇第》、《四书解细论》、《地理考》、《厚冈文集诗集》及易学著作《易考》、《易续考》、《周易篇第》等。《易考》凡二卷,系笔记体裁。卷一多为图说,有定位图说、序卦平较图、序卦相错图、序卦相合图、序卦右旋图、杂卦归乾图、序卦分段说、杂卦分段说,以及爻辞通属文王考、系辞传错简考、易传子曰考等。卷二则汇考古易及后人易本以弄清历代易本之沿续。又荟萃朱说,推阐经旨,以弄明卜筮不足以尽易道。作者所论皆有所本,征引有据,论断亦较平实。今俘亘古斋镌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要终篇

    三卷。清邓蘖撰。作者认为孔子及其门生所著之书,与周易是相通的,如《礼运》之中所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移之道可见孔子作《周易》的缘由及基本思想。《论语》所述经世治国之理也与《周易》互为表里,殊途而同归

  • 三礼仪

    三卷。附《改葬仪》一卷。朝鲜朴世采撰。朴世采字和叔,号南溪,一号玄石,生卒年未详。朴世采是朝鲜近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著有《范学全编》六卷及此书。冠、婚、丧、祭四礼为世俗日用之礼,宋后学者解释四礼都根

  • 原本韩文考异

    十卷。宋朱熹(1130-1200)撰。详见《周易本义》条。《原本韩文考异》其书因《韩集》诸本互有异同,方崧卿所作“举正”,虽参校众本,取其长处,弃其短处。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多所依违牵就。是以复加考订

  • 春秋三传异文释

    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李氏易解剩义》)撰。富孙著有《七经异文释》五十卷,该书即其中的一种。《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其中方俗异言,音声易淆,文字差异较多。李富孙考核异义,凡是经史传注、诸子百家所

  • 白石山房逸稿

    二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张孟兼,名丁,以字行,故有的集子署名“张丁”。浙江浦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祭司佥事,迁山东按察司副使,以执法

  • 本朝名媛诗钞

    六卷。清胡孝思辑。胡孝思,字抱一,平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是集为清代妇女诗歌总集。选录清代前期的妇女诗歌,计入选作家五十七人,诗三百余首,凡六卷。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

  • 禹贡山川郡邑考

    四卷。明王鉴撰。其生卒年不详。鉴字汝明,号继山。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著名画家王问之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吏部稽勋郎中,后进尚宝卿,改南京鸿胪卿,官至太仆寺卿。鉴有学行,亦善

  • 学庸识小

    一卷。清郭阶撰。书首有自序。郭阶既分释学庸,而是书专言训诂。古人谓训诂为小学,故名识小。书中释“命也,过也”,谓命当如字读,诿之其人,命所遭也,过谬以其为过误也。释“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谓

  • 四书近语

    六卷。明孙应鳌(生卒年不详)撰。应鳌,字山甫,贵州青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著有《学孔精言舍汇稿》、《淮海易谈》、《律吕分解》等。应鳌讲学清平时

  • 尔雅蒙求

    二卷。清李拔式订。拔式字竹岭。卷首有嘉庆三年(1798年)李氏自序。正文用寸楷书《尔雅》正文,旁注以音,或只别四声、或直注一音,盖专为学童而作。是编可令学童读、写并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有嘉庆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