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谷集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愈、皇甫湜赞誉。在应河南府试后,入京赴礼部试,但不第。后以恩荫得官,为太常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死时二十七岁。著有诗集五卷。李贺长于歌行,尤善乐府,辞尚奇诡,构思奇特。其诗作想象丰富,善熔炼辞采,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称为“李长吉体”。此集又名《李长吉歌诗》、《李贺诗集》等。又因李贺生于昌谷,故名《昌谷集》。有诗二百三十三首,分为四卷。杜牧为之作序,李贺亲自编定,授其好友沈子明,故得以传世。到了宋代,又增加《外集》一卷,并有五种版本流传,即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又谓上党本)。宋以后,除鲍本外,其余四本皆不传世。现今通行的所谓金刻本,即碣石赵衍本。据赵衍称“此书原本系北宋司马温公旧物。”虽标金刻,实为元蒙哥六年,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刻。《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为《李贺歌诗编》。元明时,刻本有复古堂本,复古堂本翻刻本,万历广平王家瑞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此本“雕印极精”,可能出自碣石赵衍刻本。毛晋汲古阁本,依鲍氏本覆刻。

猜你喜欢

  • 商君书

    见《商子》。

  • 哈密志

    五十一卷。清钟方纂。钟方,道光二十六年(1846)哈密办事大臣,二十八年(1848)回京。钟方在哈密时,考哈密境地,并查阅数十年来的案牒、奏章,咨访故老,证以典籍,将其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等一一分类编

  • 爰园词话

    一卷。明俞彦(1572-?)撰。俞彦字仲茅,一字容自,上元(今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与何栋如、顾起元在故里结文社。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兵部主事,历员外郎,迁光禄少卿,谪夷陵知州

  •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1645-1712)撰。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镶红旗汉军,一作正白旗。官刑部右侍郎。工画能书,精于鉴赏。朱彝尊论画诗曾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当时卞永誉与宋荦皆精于

  • 泥封印古录

    一卷。清刘次瑶编撰。刘次瑶,与刘喜海同时,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湫漻斋丛书本,一卷。录泥封印二百余件,大都为刘喜海、陈介祺两家所藏的拓本。泥封(即封泥),各著作家普遍认为,是古代公私简牍或物件,用麻丝等

  • 骚屑

    九卷。清沈无咎(生卒年事迹不详)辑。沈无咎,字子慕,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赵氏《亦有生斋集》中载沈氏逸事。此书多奇闻怪谈,称其蕴含不平之气。《骚屑》署沈无咎纂辑,王梦彪删定,弟沈望之音释。卷首有王梦彪

  • 小学纂注

    六卷。清高愈(详见《高注周礼》)撰。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剧说

    六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江苏甘泉人。乾隆时举人,未应礼部试。著名经学家。书前有作者自序,曰:“乾隆壬子于书肆中得一帙,杂录前人论曲论剧之语,嘉庆乙丑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六十七卷。清觉罗德洪等奉敕修。原题《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考隆通显功文皇帝实录》,简称《清太宗实录》,今从封面题。是书始修于顺治九年(1652),一直拖延未成,康熙十二年(1673)开史局

  • 周易会缉

    无卷数。清吴映撰。吴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的根本宗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折衷于《蒙引》、《存疑》诸书。其持论也很平实,但取材太少,用意太拘,尚未能深研精奥。《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