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慎子

慎子

一卷。慎到(前350-前275)撰。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记载较为简略。据《史记·孟荀列传》记载:“到为稷下先生,与田骈齐名,至湣王时而去。”《战国策·赵策》亦云:“蔺相如困秦王,归,有矜色,谓慎子……”可见,慎到是战国时期一个相当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慎到的学术思想,极其芜杂。《荀子·非十二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及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荀子·解蔽》也曾指出:“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有见于后无见于先”。其“有见于后无见于先”是道家的主旨。其“蔽于法而不知贤”,是韩非法家的言论。慎到的思想,对后来韩非法家学派有过重大的影响。慎到的言论,保存在《慎子》一书之中。《史记·孟荀列传》记载:“慎到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四十二篇”。《史记》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四十一篇可能为四十二篇之误。《隋书》,新、旧《唐书》著录:“《慎子》十卷,滕辅注。”宋朝藏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说:《慎子》一书,“今麻纱刻本才五篇,固非全书也。《崇文总目》言三十七篇”。《崇文总目》是北宋时期官府的藏书目录,当时所藏三十七篇,大概是北宋末年散失了。这说明,《慎子》一书在北宋时期已有两种版本,一是官府所藏三十七篇本;二是民间流传的五篇本。金德建在《司马迁所见书考》中认为:三十七篇加五篇,正好等于《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四十二篇。这四十二篇分成二个本子,一是三十七篇本,二是五篇本。到明朝末期,又出现一部《慎子》,分内外两篇,为明慎懋赏伪作。现存《慎子》的版本有《子汇》本,影印明刊本。清严可均辑《守山阁丛书》本。清钱熙祚辑《诸子集成》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述韵

    十卷。清夏燮撰。夏燮(1801-1875)字谦甫,安徽当涂人。尚著《五服释例》、《明通鉴》、《中外纪事》等。是编卷一论古韵之分合,卷二论合韵,卷三论古音弇侈洪细,卷四论古有四声,卷五论去声,卷六论汉读

  • 禹贡班义述

    三卷。清成孺撰。焦循《禹贡郑注释》是以《汉书·地理志》和郑注互相参证,而不是以班固之义为主,成孺因此特撰此《禹贡班义述》一书,全部根据《汉书·地理志》来考究《禹贡》山水。在本书自序中成孺说:“《志》推

  • 罗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卢凤岑修,林春溥纂。卢凤岑,曾任罗源县知县。林春溥,闽侯县人,翰林院编修,著述甚富。罗源明时已有志乘。清时又数修。卢氏任县令后,以邑乘又有百余年未修,延林春溥纂成此书。道光十一年(1

  • 文选考异

    四卷。清孙志祖(1737-1801)撰。自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问世以来,流布极广。社会通行的注本亦为不少。孙志祖则认为当时社会广泛流传的毛氏汲古阁刻本只载“李(善)注”一家,字句讹误脱衍、杂驳之处太

  • 马边厅志略

    六卷,首一卷,清周斯才纂修。周斯才,字梦溪,上元人。《马边厅志略》嘉庆十年(1805)刻本,共六卷。卷首小引、纂修姓氏、凡例、图说。正文分为:卷一,天文志,含分野、节序、气候、灾异。卷二,地理志一,含

  • 尹都尉书

    一卷尹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尹氏,不知生于何世,何名,生平无考,都尉为官职。《汉书·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尹都尉》十四篇。清代马国翰从《齐民要术》中辑录有关种瓜、葵、芥、蓼、薤、葱等条而成《尹

  • 翰林诸书选粹

    四卷。明张元忭(生卒年不详)撰。张元忭著有《绍兴府志》。其书采辑诸子之语,分编二十五类。其第四卷臣道类外,又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门目较为冗杂。

  • 杜主开明前志

    五卷。后志八卷。清孙澍撰。孙澍,字雨田,一字子皋,清代四川郫(今四川郫县)人。《杜主开明前志、后志》一书是记载东晋时蜀国国主杜宇与开明的事迹。有关二人的事迹,东晋人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曾有记载,说蜀

  • 复古诗集

    六卷。元杨维祯撰。维祯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古乐府亦杂侧其间。为其门人章琬所编。因其体裁皆时俗不为,放以复古为名。琬序称所辑共二百首,连同吴复所编又三百首

  • 素岩文稿

    二十六卷。清王喆生(约1697年前后在世)撰。王喆生,字醇叔,一字素岩。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初师朱用纯,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好读书,重行检。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编修,后充会试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