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群书句解

性理群书句解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生卒年不详)编,熊刚大(生卒年不详)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今属福建)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分类编次。首列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横渠(张载)、康节(邵雍)、涑水(司马光)、考亭(朱熹)遗像及传道支派,然后分别为《赞》、《训》、《戒》、《箴》、《规》、《铭》、《诗》、《赋》、《序》、《记》、《说》、《录》、《辨》、《论》、《图》、《正蒙》、《皇极经世》、《通书》、《文》、《七贤行实》等二十门目。编者于“七贤”中列司马光,与后来讲学诸家迥异。按朱熹于绍熙五年(1194)冬,筑竹林精舍,率诸生行舍菜之礼于先圣、先师,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李侗七先生从祀。《集》中载其祝文中有:曰邵曰张,爰及司马,学虽殊辙,道则同归之语。则朱子序列学统,本来有司马光。后来门户日分,讲学者乃排而去之。熊节受业于朱熹,故不敢恣为高论,一仍师制而已。此书中所录之文,亦以“七贤”为主,而杨时、罗仲素、范浚、吕大临、蔡元定、黄干、张栻、胡宏、真德秀等所作也间有采录;其上及范质者,因朱熹撰《小学》曾收录其诗。旁及苏轼者,则因苏轼曾撰司马光《行状》之故。此书将有关“七贤”的遗文汇集在一起,保存了程朱理学的部分原始资料。明永乐(1403-1424)中诏修《性理大全》,其所录诸儒之语,皆本《近恩录》而使内容增加;所录诸儒之文,则由此书而丰富。并且其“性理”之名,亦由此书而得。熊刚大所注解,盖为训课童蒙而作,所释甚为浅近。有元刻本,明代范氏天一阁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 怀旧集

    二卷。明冯舒撰。(1593-?)冯舒字已苍,号默庵,又号癸已老人。常熟(今江苏常熟县)人,肆力经史百家,尤邃于诗。顺治初,构衅于邑令瞿四达,指所著《怀旧集》为谤讪,被杀。平生著述有《默庵遗稿》、《文构

  • 考工记图

    二卷。清戴震(1723-1777)撰,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县(今安徽屯溪)人。曾问学于江永,博闻强记,为清代杰出的经学家、算学家、小学家。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诏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四十年赐同进

  • 史料丛编

    初二集。伪库籍整理处辑。辛亥革命结束了清代历史,清王朝内阁大库档案也多流失于个人之手,罗振玉曾获大量残档,并据以编辑《史料丛刊初编》。罗振玉晚年退居旅顺,又约日本人松崎鹤雄与其子罗福颐,整理尚存余之残

  • 汉碑经义辑略

    二卷。清淳于鸿恩撰。鸿恩字君锡,又字稚鹤,山东省黄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首有其师丁凤池序,书中曾多次录其说。后有鸿恩自跋,据此可知他曾辑《汉碑引经异文考》八卷、《汉碑通经姓氏表》一卷。此书将汉

  • 周易解诂

    一卷。清丁晏撰。作者在此书序言中,阐明了他的治易方法,他认为勘正易经文字应以文字训诂为本,探求周易真旨则应以义理为途径。他还认为训诂非博考不明,易义非研究不精,因此对于周易文字的训解并非可有可无。因此

  • 狎鸥子摘稿

    一卷。明吴崇节(约1579前后在世)撰。吴崇节,字介甫,江西弋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三年(1564)进士,官武冈知县,罢归。著有《古史要评》。是集乃其为湖南武冈县知县罢归后所作。前有《狎鸥亭赋》及

  • 周生子

    见《周生子要论》。

  • 篆文通检

    十二卷。清胡咏鸾(生卒年不详)撰。咏鸾字荻汀,长沙(今属湖南)人。是编乃是为《说文》所撰的检字表,依《康熙字典》二百四十一部,将《说文》十四篇之字分画隶入。其意虽在便于寻检,然编排混乱,殊无足取。不知

  • 周易洞林

    无卷数。辑佚书,晋郭璞撰,有多种辑本。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尚书郎,精于卜筮,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其事见于《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载,《洞林》原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