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律服考古录

律服考古录

一卷。清杨峒撰。杨峒,山东益都县人,生平及生卒年未详。该书内容是考证古代服丧之礼,其体例是先录有关条目,再考证《仪礼》以及历代不同说法列于后。至于《仪礼》所列“大夫降服”等条文,不是清代所用,及衰服等用法,变服、除服的仪节等都未录著。此书卷上载《大清律服制》,凡斩衰、三年服丧、齐衰、杖期都一一罗列;卷下凡齐衰五月之礼、齐衰三月之礼、大功九月、小功五月、服缌麻三月之礼都一一罗列。此书无殇服,因为殇服为清代《律服制》所不载。卷下内容都是先列《律服制》正文,接着引经传及诸儒之论说,只是对养母的服丧礼,道光五年(1825)重修《通礼》已改照开元礼制,因之未载。书大量采用的是《通典》及历代礼制、清代顾炎武等人的论述。但嫡长孙为曾祖父母、曾高祖父母行“承重”丧礼,本指父死者而言。然而宋代孝宗丧礼,光宗尚且在世,只不过已经退位,于是宁宗继位,对祖父行“承重”之礼,这与有关承重贯例有别,杨峒未将此事写进注内,是一缺憾。至于《仪礼》之《缌麻章》载“贵臣贵妾。”《通典凶礼十四》载:“周制贵臣贵妾缌。”马融注“君为贵臣、贵妾服也。”意即:天子以公为贵臣,诸侯以卿为贵臣,大夫以室老为贵臣。贵妾则指君主的侄娣。然而此书则认为“贵臣贵妾”是士为臣妾服丧,明显无道理:士有臣无臣尚待论定,又哪有“贵臣”可言?况且《礼记》中记载天子、诸侯对贵臣多用缌衰等吊服。《礼记·杂记》也有君主在卿大夫葬期不食肉的说法。所以“贵臣贵妾缌”当从马融之说。传世为传抄本。

猜你喜欢

  • 保幼大全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通鉴问疑

    一卷,宋刘义仲撰。刘义仲生卒年不详,筠州(今江西高安)人。是秘书丞刘恕长子,《宋史》附见恕传末,善诗文,后人将其诗文与其祖父刘涣、其父刘恕编为《三刘家集》。刘恕,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

  • 渔洋诗集

    二十二卷。《续集》十六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为王士祯诗集。凡二十二卷。王十祯诗集原有《落笺堂诗》、《阮亭诗》、《过江集》、《白门前集》、《白门后集

  • 顾子义训

    一卷。晋顾夷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夷字里未详,为扬州主簿。旋退居穷处,为隐逸之士。侯康《三国艺文志补》,不能辨顾子《新言》与顾子《义训》为二书。考《隋书·经籍志》顾子《新语》十二卷。吴太常顾

  • 骈字类编

    二百四十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奉清圣祖之命编撰。张廷玉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雍正时,初立军机,与鄂尔泰同为军机大臣,政务繁忙,但张廷玉强记慎密。所以清世宗非常欣

  • 钟鼎篆韵

    七卷。元杨銁(生平不详)撰。杨銁字信文,临江(今江西清江)人。是书系夏商周彝器文字之汇编,依《唐韵》编辑而成。共采金石器物三百零八件,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字,计上平九百五十七字,下平六百八十二字,上声一千

  • 金匮要略

    三卷。东汉张机(详见《伤寒论》)撰。张机曾撰《伤寒杂病论》一书,晋人王叔和将其中论伤寒病部分摘出,重行编次,是为《伤寒论》,而原书中论杂病部分则一度散佚。北宋仁宗时,召儒者校正医书,王洙从馆阁蠹简中发

  • 尔雅翼

    三十二卷。南宋罗愿撰。罗愿(1136-1185)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官知鄂州。博学好古,法秦汉为词章,高雅精炼,朱熹特称重之。所著尚有《鄂州小集》、《

  • 易经图释

    十二卷。明刘定之(1409-1469)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谥文安,江西,永新人。正统六年(1436)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明史》有传。该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但其中《象

  • 杭州所著书三种

    三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王守恂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官巡警部郎中,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后调钱塘。三种为《阮南自述》一卷、《从政琐记》一卷、《杭居杂忆》一卷。其自记云:来杭道,时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