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当阳县志

当阳县志

①八卷,清娄肇龙修,杨州彦、栗引之纂。娄肇龙,浙江山阴人,官当阳知县。杨州彦,字倩公,一字宣楼,当阳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邑名士,官任邱知县,其调济民困,清廉自持,因忤旨罢归,绝意仕途。栗引之,字长伯,号博学,当阳县人,恩贡。与杨州彦素称莫逆之交。明万历四年(1576)知县任梦榛创修县志,崇祯三年(1630)知县曹应宾续辑。入清后,旧志断简残篇,不可稽考。娄肇龙莅任,延杨州彦、栗引之同主纂事。时旧志散佚,人鲜注意,唯县人刘鸿儒家尚存旧志,以重金购得,但志书已散漫错讹,不可读。杨州彦乃依旧本,广为补辑,摩挲考究,汇辑成书,用力之多,实若创举。《当阳县志》康熙九年(1670)刻本。此志于舆地沿革,了如指掌,于赋役风土诸条,尤为致意,其纂述之详瞻,可以概见。不足之处,此时值兵燹之后,故迹多淹,搜索虽勤,难于完善。② 九卷,首一卷,清黄仁修,叶文在纂。黄仁,字安宅,四川大竹人,官当阳知县。叶文在,字爱梅,乾隆十三年(1748)副榜,邑中名宿,素精训诂之学。当阳县志自康熙间知县娄肇龙修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苗岱续纂。娄志传世已久,而苗志仅同治县志引之,估计当时有倡修之举,未告竣,或已成书未付剞阙。乾隆末年,黄仁来任知县,延叶文在主纂事,其多本康熙娄志,加以删补,故此志通称续旧志,以别于康熙县志。《当阳县志》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本。纂修此志,时湖北省举修通志,檄属各邑修志,以备采择,当阳县为楚中县,故急于观成,以应上命,匆匆竣事,难免疏略。如职官宦迹,所述实非一事,二者不容稍混,而此志彼此互易,其人物志,虽备列细目,但所载之传,与其人立身行事,辄不相符。③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阮恩光修,王柏心纂。阮恩光,字孝通,江苏仪征人,阮文达之孙,官当阳知县。其家学渊源,早已知名,抵任后,励精图治,不及一年百废俱兴。王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刑部主事,江汉名儒。县志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黄仁修后,迄同治初已七十余年,年代久远,事多难稽。阮恩光莅任,以邑志失修为憾事,遂与王柏心共商榷,延其主纂事,成志。《当阳县志》同治五年(1866)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二方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至卷五政典志,卷六武备志,卷七卷八祀典志,卷九祠宇志,卷十职官志,卷十一选举志,卷十二至卷十三人物志,卷十四至卷十五列女志,卷十六至卷十八艺文志,卷末杂录。此志体例严谨,文辞渊雅,征引广博,考证精确,其志成后为各方所推誉。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青屿稿存

    清张安絃(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张安絃,字琴父,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是稿存无卷数,有人评论称其文以才气胜,而喜于修饰;其诗音节疏放,辞语尚欠锤炼。故而无传世名篇。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

  • 迦陵集

    一卷。明黎遂球(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遂球,字美周,广东番禺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主事。桂王时,赠太仆寺卿,谥忠悯,晋赠兵部尚书。乾隆时赐烈悯。该集前有西园张萱、东莞邓云霄题词以

  • 字典校录外编

    清英浩撰。参见《字典校录》。是编与《字学举隅》略同,其内容如次:卷首列清帝庙讳敬避字样;卷一分楷体正讹、楷体相承、摘讹音三篇;卷二为辨似;卷三为切韵入门法二十四摄图;卷四为字母切韵切法、等韵切音切字要

  • 三体唐诗

    六卷。宋周弼(1200-1257)编。周弼字伯弼,汶阳(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十七年辞官,周游江湖。著有《汶阳端平诗隽》。本书选唐诗。其曰三体者,七言绝

  • 四书湖南讲

    九卷。明葛寅亮撰。寅亮字屺瞻,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该书分测、演、商三例,凡剖析本章大义曰测,就经文语气顺演曰演,与门人问答辨难曰商。浙江馆藏明崇祯刻本九卷,包括

  • 经义管见

    一卷。清饶一辛撰。饶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此书成于雍正三年(1726)。共有七个图说,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一。对于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有攻击驳斥,而饶一辛自己造的

  • 说文部首六书例读

    一卷。清饶炯(生卒年不详)撰。饶炯字焱之,四川资中人。是书系依六书分析《说文》部首之作。卷首列许氏《说文自序》并节录许氏《后叙》,次为绪言、目次,正文是《说文》部首分析,依六书分类,每类之中又分若干类

  • 万泉县志

    ①八卷。清瞿亮邦纂修。瞿亮邦字敬六,江苏常熟县人,出身例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万泉知县,四十七年(1708)升任中书科中书。考万泉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符嘉训,续修于顺治十七

  • 左颖

    六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高士奇以《春秋》侍讲禁中,奉敕纂《春秋》讲义。他用左氏(丘明)、穀梁(赤)、公羊(高)、胡氏(安国)四传附于经文之后,又搜罗注说

  • 黄潭先生文集

    十卷。明黄训(约1529年前后在世)撰。黄训,字学古。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嘉兴知县。官至副都御史。黄训曾说:“今天下之隐忧实多。最大者学术,孔孟一也;而有侹孟者,程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