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西通志

广西通志

①六十卷,林富修,黄佐纂。林富,福建莆田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广西事务。黄佐,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少詹事,官至兵部侍郎。后因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罢归。按《广西通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广西志书,明嘉靖十年(1531)刻本。全书六十卷,分:图经二卷,表八卷,志三十卷,列传九卷,外志十一卷,五大类。此志记载详明,体裁简核,如:沿革、分野、职官、选举皆采用表的形式,以省简牍,体例亦善。其十分注重兵防、学校、风俗、人物四方面的记载。如广西瑶壮等族农民起义资料,对从事民族史尚有参考价值。然此志分门置类,殊有失慎之处。艺文苟无关于风土,则可不录,既以其有关录之,而列之于外纪中,尤不允也。如土官已隶职方,命以爵秩,而列之外纪,非大一统之义。综观全书,此志资料较丰富,仍不失为一部较好的旧志。② 二百七十九卷首一卷,清谢启昆修,胡虔纂。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任知府、按察布政使,早年供职史馆,长于史学,六旬高龄升任广西巡抚,在任三年奖励开垦、治理陡河、整顿财政、清理积案,赈济孤贫,亲躬纂事,纂成《广西通志》。去世时,清仁宗诏嘉其廉洁,赐银三千治丧。其一生“以文学名,博闻强识”。与陈兰森等合修《南昌府志》。著有《树经堂集》、《西魏书》、《小学考》、《粤西金石志》等书,有咏史诗三百首传世。胡虔,字雒君,号枫原,安徽桐城人。嘉庆元年(1796)孝廉,工古文辞,精考据,尤长地理学。著有《四库全书附目》、《柿叶轩笔记》等。谢启昆任广西巡抚,到任即以修志为著述大业,于嘉庆五年(1800)开设志局。集中胡虔、朱依真等一代人才修志,遍察历代志书,考其体例得失,取长舍短,推陈出新,亲定义例,自总其成。历一年十个月,于嘉庆六年(1801)成书。全书共二百七十九卷首一卷,分:训典、郡县沿革表、职官表、选举表、封建表、舆地略、山川略、关隘略、建置略、经政略、前事略、艺文略、金石略、胜迹略、宦绩录、谪官录、人物传、土司传、烈女传、流寓、仙释、诸蛮,共有训典、表、略、录、列传五大类,统二十二门。是志最突出的特点为因中有革,既继承传统,更锐意创新。我国的方志,隋唐以前记载地方各个方面的作品,有图经、政纪、人物传、风土记、古迹、牒谱、文征七大类,宋代形成综录社会各方面的地域性著述的方志体。其后方志日益兴盛、内容日趋复杂,门类越分越多。清乾隆间,章学诚将方志从附属于地理类中独立出来,创立方志学,自此内容门类的区分,由繁趋于简,所叙述范围,由简扩于丰,使互不统属的条目,变成按体裁归属的纲目。而谢启昆的《广西通志》,综合历史诸家体例之长,在章学诚方志学基础上,进一步完备了方志的体例,使方志真正成为资料性的著述,创造了方志的新体例。此体例遂为二百余年来官书创体,备受学者推崇,成为清代修志的楷模。此志体例精审,征引赅博,为各省志书之冠,乃善本。此书先训典,后四表,其中郡县沿革表,比旧志详尽清楚,先述清代广西的区域建置,再分地按时列表,表后采入正史地志的记述,与表互相引证,并释今地名,最后附录历代文献的不同记载以供参考。四表化繁为简,便于省览。四表之后为文字记载,先志后传,志乃志书的主体,仿郑樵《通志》的体例改造成九略,先地理后经政再文化,中间加前事略,统纳自然社会各门类,胜旧志无所统属的条目式罗列。关隘略从军事地理角度记述,广西自古易出难守的地形地势。建制略适应当时政治军事的需要,详细记载每座城市的沿革、规模,并辑录历代修葺城池的碑记。较详明记载广西历代官学、私学、书院,是研究广西古代教育史的重要资料。经政略内容远远超过前志,有铨选、恤助经费、禄饷、恤政、田赋、盐法、榷税、积贮、祀典、土贡、安南入贡事例、学制、科场经费、书院义学费、铎户口粮、兵制、马政、邮政、承审土司事件、口粮、监仓刑具、鼓铸、陡河经费、船政等目,然分类较杂乱。前事略相当于大事记,以编年体记述秦汉至明代广西大事,占全书十分之一。所记事均注明出处,间有考证,态度严谨。艺文略仿范成大《吴郡志》,将诗文附于各条目之中,艺文专录书目,先按经、史、子、集分,再列传记、事记、地记、杂记。金石略基本同谢启昆《粤西金石志》,其中宋碑最多,每碑皆详录碑文,注明字体规模及所在地,可纠史载之漏误,是珍贵的史料。金石略末附铜鼓考,述历代铜鼓的记载及出土情况,也是研究广西铜鼓的珍贵资料。胜迹略的城址,记古城址,并附碑记,间有考证。宦绩录与谪官录,记载外籍人物在广西的事迹,而不是该人物的生平传记。列传中人物传所引,除来自访册及档案者外,均一一注明出处,计共引书十七种,并纠正不少旧志误载之处。土司传,记历代广西土官,诸蛮传,实为广西少数民族的专史,记载民族源流及民俗颇详,是研究广西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资料。此志不足之处,编者摄于清朝的文字狱,缺载南明的人与事。另土司传中人事分开,人入土司传,事入前事略,必须互相参读。此志最早版本是嘉庆六年(1801)刻本,还有同治四年(1865)补刊嘉庆六年本,光绪十七年(1891)桂垣书局再补刻本及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同治四年补刊本。

猜你喜欢

  • 宜城县志

    ①四卷。清胡允庆修,关宁、尚其志纂。胡允庆,字瑞徵,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贡监,官宜城知县。关宁,字幼安,号龙涡,本县人,拔贡,官广西平乐通判。尚其志,号岘南,本县人,拔贡,官安徽婺源县丞。县志

  • 空谷香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众花仙女被召到西天华严会上,其中有一幽兰仙女迟到二十九刻钟,被罚人世二十九年,托生为浙江海宁人姚氏之女。出生之时,其父梦见一枝幽兰,独生于空谷间,所以起名为梦兰

  • 十三经客难

    五十五卷。清龚元玠(1703-1784)撰。元玠字鸣玉,一字瑑山,号畏斋,江西南昌(今南昌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贵州铜仁县知县,在任完善城建,倡修学宫。后降改教职,补抚州府教授。元玠少贫好读书,未

  • 诗纬

    一卷。清马国翰辑。全书共计二十三条,另有注一条,又有附录注一条。与乔松年辑《汎引诗纬》一卷相比,马国翰辑《诗纬》多辑录了十六条。其中属于开元占经者计有十六条,这是乔松年所尽力搜求而终于未能得到的部分。

  • 公法会通

    十卷。瑞士Bluntschli撰,美国W.Martin译。Bluntschli,中文省译名为步伦。Milliam,中译名丁韪良。是书原以德文写成,后由刺了地译为法文,丁韪良据法文本译出。其卷一论公法之

  • 交友论

    一名《友论》,一卷。明时意大利人利玛窦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游南昌,与建安王论友道,因著此书以献。书首有陈继儒作的小序,序中说:“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

  • 朝鲜史略

    六卷。撰者不详。一名《东国史略》。明朝鲜人所记载其国治乱兴废之事。始于檀君,终于高丽恭让王王瑶。记载在新罗朴氏以前的史事比较简略,而自高丽王建以后则都编年纪载,事迹颇为详备。其中也附有史臣论断及历年图

  • 梅花梦

    清张道撰。张道,生卒年不详。作者在十七岁时,曾以明代扬州女子小青故事为题材作杂剧,咸丰八年(1858)冬天,偶然检出旧稿,因不满意少年时所作作品,故将旧稿重新改写为传奇,即《梅花梦》传奇。卷首有同治元

  • 观化集

    一卷。明朱约佶(生卒年不详)撰。朱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朱守谦之后裔,居于广西。撰有《观化集》一卷。书中所载之诗,都是论述内丹之旨。篇首有三图,也是内养之法。原序称朱约佶得僧古光之传,所以

  • 文说

    一卷。元陈绎曾撰。陈绎曾,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后徙吴兴,生卒年均不详。举进士,口吃而精敏异常,官至国子学助教。诸经注疏与陈旅齐名。善真草篆书。著有《文筌》、《行文小谱》等。是书为有关文章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