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①八卷。清陈秉直修,赵贯台纂。陈秉直,辽宁海州人,贡士出身,顺治六年(1649)任平阴知县,官至浙江布政使。赵贯台字紫垣,邑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著有《古今物连类》等。考平阴县志,创修于明正德九年知县王环,再修于嘉靖何海晏,义类粗具,为集二册,叙述简陋。陈秉直莅任后,时值兵燹之际,征求旧志,无有存者,以一邑之志,为文献所存、典章所寄,无志何以传给后人,乃集邑中博雅之士,搜辑旧乘,得其残缺,锐意修志。历数月而志稿成,康熙十三年始付梓成书。《平阴县志》顺治十一年(1654)修,康熙十三年(1673)刻本。全书八卷,分五十一目,为:卷一图经志,卷二舆地志,卷三建置志,卷四食货志,卷五官师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艺文志。后附明朝颂赐学官者。此志体例较旧志完备。其不足有二,一是艺文志篇幅几乎占全书一半,深觉芜杂;二是将学校入于建置门下,方伎入于人物门下,均为不伦。然其可称之处是卷末附有藏书目录和古今著述目录,为研究一邑之文献,提供检索。②四卷。清喻春林修,朱续孜纂。喻春林,江西南昌人,举人出身,嘉庆十一年(1806)任平阴知县。朱续孜,邑人,解元出身,官至砀山县知县。喻春林莅任后,见旧志残缺,板章朽坏,且邑志自康熙初重修后,距当时已一百三十余年。这期间,人物之变迁,科第之盛衰,仕宦之贤否等等,若不及时记录,何以信今而传后。正值邑中解元朱续孜家居,春林乃延其主笔削之事,并置局采访编辑,历数月而志成。《平阴县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此志分门设类,杂乱无序,书中记载,脱误简略。唯卷一图,由邑人张春膏绘,颇为精致。③八卷,首一卷。清李敬修纂修。李敬修,直隶保安州人,庶吉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任平阴县知县。李敬修莅任后,因山东通卷局来索邑志,旧志残缺不备,且自道光时张朴续刻后,又四十余年未有续修,敬修乃延邑中荐绅,共为采访搜集,择其要者录之,以应志局之命,恐所辑史料散失,故取旧志为蓝本,分析合并,以新采各事,附之于后。历一年多而告竣。《平阴县志》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此志只列细目,不举纲要,虽不详备,且多重复,然已远胜前志。

猜你喜欢

  • 游鹤堂墨薮

    二卷。明周之士撰。周之士字士贵,自号四明居士。齐兴(今地址不详)人。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列周之士于书家传中。但传中只采瞿九思序此书之语,所以周之士生卒年与事迹仍不详。另外此书中称董其昌为恩师,可见其为

  • 平陆县志

    八卷。清柴应辰纂修,潘增纂。柴应辰字君拱,浙江绍兴县人,出身举人,康熙十三年(1674)任平陆县知县。在任期葺学宫、衙署,不劳民伤财,以父忧离职。后升为蒲州知州。按平陆县志,创修于明嘉靖间知县王发蒙,

  • 西台集

    二十卷。宋毕仲游(生卒年不详)撰。毕仲游,字公叔,郑州(今河南郑县)人。宰相毕士安之曾孙,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调柘城主簿。元祐初,召试学士院,除集贤校理,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于西京留司御史台

  • 三立编

    十二卷。清代王梓撰。王梓字琴伯,郃阳(今陕西中部)人,官至崇宁县知县。此书摘取王守仁著述学说及有关内容,分类编辑而行。作者把王守仁讲学的言论编入“立德”类,把议论事物的言论编入“立功”类,把诗文编入“

  • 南史演义

    三十二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作者杜纲详见《娱目醒心编》。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南朝宋、齐、梁、陈演变更替历史故事,起于东晋末刘裕出身发迹,终于隋灭陈南北统。作为历史小说,该

  • 沈氏尊生书

    七十二卷。清沈金鳌(1701-1775)撰。沈金鳌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乾隆年间举人。初学儒学,“博古明经,一生笃学。”因喜好医学,中年以后专攻医学。晚年辑其一生医学著

  • 群书归正集

    十卷。明林昺(生卒年不详)撰。林昺号方塘,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作者八十四岁时所著,原本四十二卷。其从孙林祖述删为十卷,原书十六门仍其旧。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四库全书总目》评此

  •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

    十五卷。元胡一桂(1247-?)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

  • 四书贯解

    一卷。清孙锡畴撰。孙锡畴,山西阳城(今河南原阳)人,生卒字号不详。著述有《四书广义》、《四书正俗》、《四书贯解》、《学官谱》、《阳武县志》。除是书外,其余均已散佚不全。是书题名贯解,其意当是贯通全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