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师伏堂集

师伏堂集

十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治学崇拜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任南京学会会长。因赞成变法,戊戌政变后,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攻击,被革去举人,逐回原籍。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著有《五经通论》、《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王制笺》等,收入《师伏堂丛书》和《皮氏八种》。是集有骈文四卷,收文六十四篇。诗草六卷、咏史一卷、词一卷。有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猜你喜欢

  • 太函集

    一百二十卷。明汪道昆(1525-1593)撰。汪道昆生平详见《五车霏玉》条。是集为汪道昆诗文集。凡一百二十卷。初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其中,文一百零六卷,诗十四卷。卷首有自序及目录六卷。道昆在

  • 周易拟象

    六卷。清黎曙寅撰。曙寅字健亭,汝州(今河南临汝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六安知州。此书卷首有其子中辅序,称此书前后花费二十余年始撰成,凡十数易稿。书中首列邵子河洛及先后天诸图、启蒙诸说、卦变各图。自序云

  • 自误斋诗集

    二卷。明黄应征(约1627年前后在世)撰。黄应征,字君求,江苏江都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中诸生,不第以卒。其子搜其遗诗为此集。前有冒愈昌序,称:“取数未多,为体差备。浸假中年亡恙,而晚不苦于无年,所纂结

  • 读经笔记

    三十六卷,续笔记二十卷。清管凤苞(生卒年不详)撰。凤苞字桐南,一字翔高,晚号长耐老人,浙江海昌(今海宁)人。康熙己丑进士,官直隶高阳知县,以事罢归。除本书外,还著有《三礼纂要》(一作《三礼纂疑》)二十

  • 筹算

    二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这是一部介绍西洋纳皮尔算筹用法的专著,写于1678年。初稿为七卷,梅珏成在编辑《梅氏丛书辑要》时精简为二卷。原术为直筹横写,为了与西方笔算横式书写相适应,《筹算》

  • 续释常谈

    一卷。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因避讳改。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光宗时为国史院检讨官。另著《芥隐笔记》一卷。是书为《释常谈》之续篇,辑录范围颇广泛,遍及经史子集、诗词及笔记小说等。文字

  • 有怀堂诗文集

    一卷。清田肇丽(约1701年前后在世)撰。田肇丽,字念始,户部侍郎田雯之子,山东德州人。官户部郎中。少以才高自傲,后屡试不中,故述怀诗有“惭非科名人”之句,为此耿耿于怀。其诗文均有抒胸臆,但品格只在一

  • 绣菊斋题画剩稿

    一卷。《遗画题辞》二卷。清司马梅(生卒年不详)撰。司马梅,字梦素,江苏江宁人,青县知县司马庠之女,孔宪彝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朱玙《小莲花室遗稿》合刻一起。仅存《秋海棠》诗一首,与《瓶中桃花》跋一首。

  • 出三藏记集

    十五卷。梁代释僧祐撰。僧祐生平事迹详见《弘明集》条。《出三藏记集》一书,简称《祐录》意在订正经译。全书共分四科:一、撰缘记,二、诠名录,三、总经序,四、述列传。记印度佛教结集及新旧名义异解有一卷,共五

  • 三易注略

    四卷。清刘一明撰。一明系道士,号悟玄子、素朴散人,中年慕道,游学于三秦,自称其居“自在窝”。其易学传自龛谷。据自序,其书有图有注,注分羲易、文易、孔易三部。今存本仅有上经二卷、下经两卷,各载卦爻辞解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