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赋微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学部聘,任编纂。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政院参政等职,拒绝袁世凯称帝策划“筹安会”遣使笼络。参与纂修《清史稿》,著作甚丰,有《周易费氏学》、《诗毛氏学》、《庄子故》、《屈赋微》等,尚有未刊稿《尚书谊诂》等,总计十八种三百余卷。《屈赋微》为研究《楚辞》专著。卷首有马氏光绪三十一年(1905)序,所释屈原诗作分上、下卷,上卷:《离骚》、《九歌》、《天问》,下卷:《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从汪瑗之说,认为《九歌·礼魂》为前十篇乱辞,不计篇数,故亦合《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每篇作品有释题,正文部分,一句或数句加以注释,引各家之说,皆标明之,以“其昶按”自立新说。韵字引各家之说皆注音,以《说文》为基础,间采他家之说。本书特点:一、突出屈原爱国思想。除在自序中加以赞述外,在释文中亦紧绕这一中心。《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马氏释:“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可谓马氏抓住了屈原诗作的主旨,较之忠君之说,或忠君爱国之说,更有准确性。二、广征博引,折衷己意,而立新说。本书所引由王逸起至清代计四十六家之说。引各家之说并非罗列,而是加以整理、归纳、引发。如对《离骚》“三后”之说,放弃王、朱解说,从汪瑗、王夫之、戴震等人说法,认为是楚之三后,而戴震只提出三后之名,并未说明理由。马氏引发云:“熊绎为楚始封君,若敖、蚡冒为楚人之所常诵,三后当指此。将溯皇舆之启,故述先君以戒后王。”此注使“三后”之解更为合理切情。有时自立新说,如释《惜诵》题义,引《说文》认为是“惜诵犹痛陈也,”有理有据,多为后世采纳。三、注重作品篇章结构的分析。如将《涉江》分为四段,并以“以上途中所历”,“以上贬所”,“以上引义命自安”,“以上概世”加以括意。这种简要而较准确的概括,基本揭示了诗作的层次及其关系,有益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此书颇被推崇,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称:“凡古今释屈文重要可采者,大抵略遍。由博而反之于约,可谓清代说屈赋之殿。”此书也有求新求曲而失色之处。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依阊阖而望予”将“望予”解为:“言(屈原)欲令帝阍依门覗望,以待己之至。”虽于文义可通,但抹去了帝阍冷漠以对的情趣,反不如王逸之注优。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合肥李国松刊《集虚草堂丛书》本,东北师范大学藏。

猜你喜欢

  • 灵棋本章正经

    见《灵棋经》。

  • 西元集

    八卷。明马汝骥(1493-1543)撰。马汝骥,字仲房,号西玄。陕西绥德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以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世宗立,召还,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其事迹附见《明史·舒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

  • 吞松阁集

    四十卷。清郑虎文(约1755前后在世)撰。郑虎文,字炳也,号诚斋,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生卒年未详。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左赞善。虎文性情笃厚,于学无所不通。一主河南乡试,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三

  • 汉制考

    四卷。南宋王应麟(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王应麟认为《汉书》、《续汉书》等两汉史志对于汉代典章制度之细目多有疏略,乃博采诸家经注及《说文》诸书,详为笺释,以补其遗漏。包括《周礼》二卷,《仪礼》、《礼

  • 闽南唐雅

    十二卷。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徐,字惟起,更字兴公。徐熥弟。闽县(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了。是书卷首题名称为费道用辑,杨德周订,而徐校。据杨德周《序》,实因为闽人,而道用、德周皆为闽

  • 残本湖陵江氏集

    五卷。清江八斗(生卒年不详)编。江八斗,字四达,号纯夫,江西贵溪县人。其始祖公荣,宋建炎间官弋阳,迁居於贵溪湖陵,故世称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颇盛。故八斗辑其先世诗文,分体编辑,以成此集。八斗之作亦载入其

  • 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说文引经例辨

    三卷。清雷浚(1814-1893)撰。雷浚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以刊书为业。著作尚有《说文外编》,叙刻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说文碎金》及自著二种为《雷刻

  • 王文成集传本

    二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记述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事迹。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余姚人,谥号文成,明代心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毛奇龄宗师王守仁,其籍贯萧山又与余姚同郡,遂特为其作传,上于史馆。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