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集传或问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大猷先有《尚书集传》,《或问》专论前书去取诸说之故,与朱熹《四书或问》体例相同,持论与朱熹多有不同。陈大猷嘉熙二年(1238)三月《进书表》称“臣所编《书集传》十二卷,《集传或问》三卷,缮写成一十五册。”是该书本名《集传或问》,卷数当为三卷。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宋刻本,题“《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是此书宋时已省称《或问》,卷数亦改并为二卷。现有元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俱在,《总目》谓“《集传》已佚”,不确。

猜你喜欢

  • 妙贯堂余谭

    六卷。清裘若宏(生卒年不详)撰。裘若宏字任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康熙举人。《妙贯堂余谭》是裘若宏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多是论述旧闻,随事论断,共分五类,论述谭史、谭学、谭诗、清谭、杂谭。另又论述

  • 通鉴纪事本末

    四十二卷,袁枢撰。袁枢(1131~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著名历史学家。孝宗初,试礼部词赋第一,调温州判官,后为礼部试官。乾道九年(1173),出为严州教授,在此期间,编纂成

  • 岭上纪行

    一卷。明彭孙贻撰。彭孙贻,字仲谋,江苏海盐人,此编纪自海盐入赣往返行程,为日记本,记当时乱后凄凉情状,兼及金声桓、王得仁倡乱事。

  • 孝慈堂书目

    不分卷。清王闻远撰。王闻远(1663-1741),字声宏,号莲泾,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酷喜藏书,此为私藏书目,分四部编排,计八十五类,其中经部十八类、史部三十三类、子部二十四类。所设类目有别于传统四

  • 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氏将《魏书》中《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里的许多地名加以考订,以求今地所在。作者着力搜罗,参诸史书,汇得备考之史料,值得珍视,但其中有不洽核之处,仍需参酌他书使用。《续修

  • 木犀轩丛书

    三十三种,一百五十二卷。清李明墀编。李明墀,德化(今江西九江)人。生卒年不详。《木犀轩丛书》是由李明墀编定,其子李盛铎续校刊印成书。李明墀自序说“宁少耽典籍,家富储藏,点勘摩娑,无间晨夕,咸丰壬癸之交

  • 文源

    十二卷,附录二卷。近代林义光(生卒年不详)撰。义光字药园,福建闽县(今闽侯县)人。林氏认为《说文解字》只就篆字说解,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因采辑钟鼎遗文,审察六书,以定诸字之本形、本义。是书前为林氏自

  • 经说

    ① 一卷。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此书或录其序或偶论一二条,似乎是偶抄成册,以质正于人,不是定本。觐祖平生以讲学自命,对汉唐诸儒恶之如仇,所以此书宗旨也以研求注疏为戒,深存门户之见。② 二卷。

  • 通纪直解

    十六卷。明张嘉和撰。嘉和履历不详。此书叙述从明洪武到天启年间,都是按年编写,是为正编。从十五卷以下是续编,主要是记述崇祯朝的大臣事迹。书前为本纪,名臣之传附后,其中有关时事、大臣奏疏,如杨涟诸公二十四

  • 双溪醉隐集

    六卷。元耶律铸(1221-1285)撰。铸字成仲,号双溪。耶律楚材子。义州(今辽宁义县)人。累官中书左丞相。史称铸“经济不愧其父,而文章亦具有父风。”(《四库全书总目》)明钱溥内阁书目有耶律丞相《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