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纂注

尚书纂注

四十六卷。元王天与(生卒年不详)撰。天与字立大。江西省吉安人。元代经学家。天与初习举子业,后乃专心著书。大德二年(1298)以荐授临江路儒学教授。曾为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其学宗主朱熹。此书汇总自伪孔传以来说解《尚书》之资料,以伪孔传、孔颖达疏居先,后附诸家之说。朱熹授命蔡沈撰《书集传》,书成熹复参与订定。天与此书以朱熹为宗,故其说多以蔡沈《书集传》为据,并备采真德秀之说以为辅翼。此书于注疏多所取舍,其取舍亦依蔡、真二家为断。该书重在阐明义理,于名物训诂则多阙略。此书原刻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现有《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春秋集古传注

    二十六卷 或问 六卷。清郜坦撰。郜坦为江苏淮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书首有《纂例》十五篇,书末有《或问》六卷,申明去取诸家之说的标准。本书所采《春秋》经文皆依《左传》

  • 西楼易说

    十八卷。清杨家洙撰。家洙字东川,安徽怀宁人,乾隆岁贡生,《安徽省志》、《怀宁县志》均有传。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其以朱子本义为宗,前八卷解经,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卷十一、十二解上下象传,卷十三解文言,

  • 茶疏

    一卷。明许次纾撰。许次纾,字然明,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疏》一书。是书共三十九则,主要内容为论述茶的采摘、收贮、烹点的办法,十分详明。书中择水一条,误将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

  • 所知录

    六卷。明钱澄之(1612-1693)撰。澄之字饮光,初名秉澄,字幼光,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通经学,从黄道周学《易》。桂王称帝授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清兵破桂林,削发为僧,名西顽。著有《所知录》、

  • 春秋惜阴录

    八卷。清徐世沐(详见《周易惜阴录》)撰。由于作者刻意推求经文之微言大义,结果往往失之迂曲,此书多有强辞夺理、难以服人的弊病;作者还节外生枝,将孔子的事迹硬行增入襄公二十二年以下的经文中,杂糅《春秋》与

  • 汤溪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民国丁燮、薛达修,戴鸿熙纂。薛达,溪县知县。戴鸿熙,汤溪县人。此志为民国十五年(1926)修,稿本。卷首为序、纂修职员、凡例、县境图,卷一编年,卷二地理、卷三民族,卷四至卷五建置上下,

  • 感应类丛志

    一卷。旧本题晋张华(232~300)撰。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州)人,曾著有《博物志》,已著录。《感应类从志》虽题名张华所撰,然自隋朝以来诸书经籍,艺文志不见著录。且书中语言也多俚陋,记载了许多

  • 襄阳遗集

    一卷。明范明泰编。范明泰,字长康。嘉兴(今浙江)人,万历庚子(1600)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乃裒辑北宋书画家米芾遗文之集。米芾之《宝晋英光集》本世有传本,范明泰大抵未见,故而繁采各书,裒为此集。但缺

  • 鹅浦集

    六卷。清朱怀朴(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朱怀朴字素仔,历城(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工诗,著有《鹅浦集》。是集凡六卷,其诗风格近宋人,但摹拟太重。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 泗虹合志

    十九卷。清方瑞兰修,江殿扬、许湘甲纂。方瑞兰,字子征,河南禹州人,光绪九年(1883)来任泗州知州。泗志始于明景泰间,学正王庄始创修之。至弘治间,州守汪应轸为之续修。迄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州守莫之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