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异字同声考

尚书异字同声考

一卷。清丁显纂。丁显字韵渔,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晚清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首有自序,又有后序。本书以段懋堂(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为主,参以顾亭林(炎武)、江慎修(永)、戴东原(震)以及张芸心等诸家之说,兼及方密之(以智)《通雅》、钱竹汀(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就诸家所引义同而声相近者,广泛征引。其中“宅”作“度”,“底”作“致”,“植”作“戴”等,以古无舌头、舌上音的缘故;又如:“方”作“旁”、“弗”作“不”,“敷”作“布”,“弼”作“辅”,“陪”作“负”,“分”作“比”,“丕”作“负”等等,都是因为古无轻唇音故,都较为准确。只是其中还有一些两不可解的字词;而丁氏书中又多次称“壁中真本”,实臆测之,不足信。此书有光绪十年(1884)刊本。

猜你喜欢

  • 兰芳录

    二卷。明徐三重(详见《余言》条)撰。此书皆录古人轻世遗荣之事,共二卷,分内、外篇。书首徐三重自序中称:内篇近乎为自己之所得,外篇则稍借助物缘,亦不入世累。但徐三重将曾点的《沂水春风》置于外篇,而将叶梦

  • 东谷随笔

    见《东谷所见》。

  • 孝经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物茂卿生于日本宽文六年,卒于日本享保十三年,与康熙之世同时。是书据孔传而较以今文,录其同异,且为是正。茂卿以为《孝经》系战国时儒者所作,名之为经,古所未有。而以所引“孔子曰:吾行在

  • 聚课琼珠诗对

    九卷。不著撰姓名。亦不详其出书的时代。其书全以浅俗对句分类编次。每类之中,又分一字、二字、三字、四字等目。约为乡村塾学启蒙之本。

  • 重修长芦盐法志

    二十卷附援证十卷。清珠隆阿撰。珠隆阿,满洲正黄旗人,官安徽按察使。嘉庆九年(1804)为长芦盐政。是书即为这以后纂修。其卷一、卷二为谕旨,卷三、卷四为天章,卷五为盛典,卷六为优恤,卷七为律令,卷八为□

  • 方言转注录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生平见“比雅”。是书分《方言》本书转注、《方言》与各书转注两部分。前者从《方言》中选取声韵相通的字,逐字附录《说文》原文,不予考释,亦不说明声韵通转关系。后者从《说文》、《释名

  • 剡源戴先生文集

    三十卷。元戴表元(1244-1310)撰。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质野翁、充安老人。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宋咸淳进士,任建康府教授。元大德中授信州路教授。调婺州,移疾归。《元史》有传。此集又称《

  • 尚书郑注

    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

  • 褚氏易注

    一卷。辑佚书,梁褚仲都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褚氏为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梁时为五经博士。其事见于《梁书·孝行褚修传》(褚修为其子)。《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有记载,并作十

  • 南齐文纪

    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