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卷。旧题宋人撰,不见于诸家书目。该书统论周及列国大势,推考其兴废的原因。分为周、鲁、齐、晋、宋、卫、郑、楚、秦、吴越篇,采摘史实,引传以注,并作评论。无甚新意。《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
二十卷。清吕履恒撰。生平详见《冶古堂文集》(辞目)。吕履恒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多达一千五百余首。其中有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亦有大量咏史作品。本集由其侄缵曾等校刊。诗以体分,末附词二十四首。前有凡例,称
无卷数。明邹观光(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邹观光,字孚如,湖北云梦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著有《邹孚如集》。此集皆杂文,无诗。前无序目,集
十四卷。明陈荐夫(生卒不详)撰。陈荐夫名藻,字以行,更字幼儒,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朱彝尊《明诗综》载作邦藻,而以集中行状考之,《明诗综》误衍一邦字。是集凡十四卷,诗九
六卷。宋王明清撰。此书是作者继《挥麈》诸录而作,前有自序:称得一玉照于永嘉鲍子正,又获米南宫书玉照二字,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迹杜门,思索旧闻,凡数十则,缀辑之,名曰《玉照新志》。内容多谈神怪及琐事,亦间
十五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旨在校正“大徐本”之失以恢复许书的原貌。钮氏自序曰:“盖《说文》自经李少温(即李阳冰)刊定,辄有改易。自宋以来,艺林奉为圭臬,唯大徐定本。今流传最广者,乃
一卷。清金兆蕃编撰。兆蕃,清末浙江秀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金学士即兆蕃父金福曾。福曾以军功保知县,其后屡屡赈灾治河,多次为大府保奖。清国史馆为纳福曾入国史循吏传,先后撰有三稿,兆蕃汇集成书,并为之跋
二卷。意大利高一志(详见修身西学)撰。《教要解略》是一部耶稣教类之作,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撰述天主、圣母、十诫、信经、三位一体、七圣事。下卷撰述形神哀矜之行十四端,真福八端,罪宗七端,向天主三德,四宗
八卷。清世宗雍正(1678-1735)书。雍正生平见《朗吟阁法帖》。乾隆元年十月二十日奉旨摹勒。第一卷为《劝农谕》、《黑龙谭碑文》、《朱批谕旨序》、《训诫武臣谕》、《喜雨诗》、《爱莲说》;第二卷为《惜
二十四卷。明倪岳撰。生卒年未详。倪岳,字舜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南京礼部尚书谦之子。登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倪岳承其家学,研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