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存吾文集

存吾文集

四卷。清余廷灿(1729-1798)撰。余廷灿字卿要,晚号存吾。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翰林院检讨,以母老乞养归,遂不复出。余廷灿生乾嘉之际,其时汉学风靡一世,不读许郑之书者几不得为通人,而湖湘学士大都抱缺守残,与湖外风气若不相济。独廷灿因屡至京师,与此有别。今观此集之文,如卷一《释射》一首,取凡与射义有关之文字一一加以诠诂,与沈彤之《释骨》,任大椿之《释绘》,孙星衍之《释人》体例略同,而精博亦复相类。《旅酬考》、《九献考》二篇,融会经文,条举件系,令读者于繁复之礼制一览了然,最为详核。其他如《寝衣辨据说》文证寝衣之为被,《輗軏考》引戴震、阮元之说而加以申证,皆考核详明,不为肤论。卷三《江慎修永传》,卷四《戴东原事略》,并举两家学术,简而得要。又如卷二《书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说》,《书测恒星黄道经纬仪说》,《书纪限仪说》诸篇,历述西人汤若望之说,深相推挹,尤非迂儒深闭固拒者可比。以文字论,其亦真气横溢,兀傲不平。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九十五称廷灿有《存吾文集》十六卷,又称廷灿论天文、律历、勾股、经纬之学,与戴东原往复辨难,具见文集。此文集仅四卷。有咸丰五年(1855)云香书屋重刻本。

猜你喜欢

  • 熹平石经残字

    一卷。清陈宗彝刻印。宗彝字雪峰,原名秋涛,江宁(今江苏江宁县)人,嗜金石古籍。他所刻印的蜀石经残字,也已著录。这卷《熹平石经残字》,就是清道光三年,与蜀石经同时刻印的。此书所刻,凡《尚书·盘庚》一石,

  • 居求录

    一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自光绪丙戌(1886)冬至光绪己丑年(1889)间研读经史著作时写成,主要摘录了一些封建士子修身治国的格言,其中有一些则是感于时事而写的警句。另外在“天平景象是衰败根基”一

  • 御题高义园世宝帖

    四卷。清范来宗(1737-1817)刻。范来宗,字翰尊,号芝岩,一号支山,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范仲淹后裔。乾隆四十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范来宗善于行楷,且工诗画,有《洽园诗稿》等。该法帖中范氏有自

  • 交城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洪璟纂修。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出身拔贡,历任教习。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交城知县。交县山多水少,人民瘠苦。自清初兵乱。以后,田地荒殖,民不聊生。洪璟为知县,颇能廉明仁爱,教

  • 潜虚

    一卷,附《潜虚发微论》一卷。宋司马光(详见《温公易说》)撰。《潜虚》是拟《太玄》而作。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以五行为本,五行相乘得二十五,两之二十五为五十,卷首有气、体、性、名、行、变、解七图

  • 夏小正小笺

    四类。清王贞(生卒年不详)撰。王贞,字彦明,别号月池主人,安徽婺源人。书首有自序,略言:“先民有言,《夏小正》即孔子得夏时于杞之书,汉太傅戴氏尝为之传,合而订为礼书。隋唐以降,有别自为卷行世者。宋政和

  • 通鉴注辩正

    二卷。清钱大昕(1728-1804)著。大昕字晓徵、及之,号辛楣、竹汀,晚号潜研老人,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至少詹事、广东学政。通经史、历算、地理、金石诸学,尤精校勘、音韵。治学

  • 读周官录

    一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笙,湖南湘乡人,清末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也致力经学。除《读周官录》外,另有《读仪礼录》,已著录。《读周官录》自《天官冢宰》“八早官计,以蔽邦

  • 湖上

    连天芳草晚萋萋,蝶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 白虎通德论

    见《白虎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