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奉使稿

奉使稿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蕃出使朝鲜时所作。之蕃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冬奉命使朝鲜,三十四年春仲出都,夏杪入关,与馆伴周旋,有倡必和,录为二大册。第一册为《奉使朝鲜稿》,前为诗,后为杂著,系之蕃所作。第二册为《东方和音》,系朝鲜国议政府左赞成柳根等诗。末有乙末制策一道,及东阁倡和诗数首,为读卷官沈演等作。盖后人所附入。据《千顷堂书目》载,之蕃有《使朝鲜稿》四卷,《纪胜诗》一卷,《南还杂著》一卷,《廷试策》一卷,《落花诗》一卷。与此相本相较大同小异,盖所见者,又是一种别本。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续释常谈

    一卷。宋龚颐正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因避讳改。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光宗时为国史院检讨官。另著《芥隐笔记》一卷。是书为《释常谈》之续篇,辑录范围颇广泛,遍及经史子集、诗词及笔记小说等。文字

  • 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

    十一卷。清阮元(详见《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的同时,又撰各经校勘记,附刻于每卷之后。《春秋公羊传注疏注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经,陆德

  • 东塘诗集

    十卷。明毛伯温撰。生卒年不详。生平见《毛襄懋集》条。是集为伯温所自编。后并入全集。此乃其初别行之本。此集为四库全书本。

  • 赐余堂集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

  • 席上腐谈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席上腐谈》),又作《席上辅谈》。俞琰曾撰有《周易集说》、《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书,元代都已附刻印行,而《席上腐谈》一书,不见元代刊本,所以世人多不知有

  • 天池草

    二十六卷。明王宏诲(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王宏诲,字绍传,广东琼州(今海南等地)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王宏诲初时,值海瑞廷杖下狱,其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

  • 静修堂书经解

    四册。清仇景崙撰。仇景崙此书不分卷,兼解今文和古文,只是较多袭用阎若璩的观点。书中有时称“伪《孔传》”,有时又称“孔安国”,其体例还不够统一。书中内容,有的解释篇题,有的解释经中的文句,汇集了众家之说

  •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

  • 求一术通解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

  • 十三经解诂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