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般涅集经疏

大般涅集经疏

三十三卷。唐代释灌顶(561-632)撰。灌顶,唐代僧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字法云。原籍常州兴义(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后迁临海章安(今属浙江省)。有“章安大师”,“章安尊者”之称。(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973页)父早亡,其母生他后仅三个月,既会“音句”,与其母同称佛、法、僧三宝。其母惊异,告之摄静寺慧拯法师。师叹曰:“此子非凡,即以非凡为字”。(梁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7岁依慧拯出家于摄静寺,20岁受具足戒。至德元年(583),到天台山修禅寺拜智为师,学习天台教观。随侍大师左右听讲《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后都由他整理成书,世称天台三大部。开皇十五年(596),随智到金陵(今南京)作《净名经文疏》,十七年(597)智寂灭后,移住天台山,主持弘法讲座。并将智遗书和《净名经文疏》等带去扬州献给晋王杨广,奉杨广之命,返天台为师举办千僧会,建国清寺。后去长安弘法。隋末社会刀兵四起,乃隐居山寺,潜心从事著述。此间编撰成《涅槃经玄义》二卷,《大般涅槃经疏》三十三卷。晚年移住会稽“称心精舍”,讲说《妙法莲华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的有《国精百录》四卷,《智者大师别传》一卷,《天台八教大意》一卷,以及《涅槃玄义》、《涅槃文句》、《观心论疏》、《真观法师传》、《法界次第观门》等典籍。成为我国古代史上佛教及佛教文化的名人。《大般涅槃经疏》亦称《涅槃文句》,原称智讲说,弟子灌顶集。至湛然始称顶法师撰并改为疏。此书为注南本涅槃。古作十卷,宋时开为十八卷,明代南藏作二十六卷,北藏始作三十卷。此疏一改序正流通三分法,而行科为五章,即一召请涅槃缘,二天演涅槃施,三示现涅槃行,四问答涅槃义,五折摄涅槃用。共解经主旨是:谓涅槃之教,为五时终极,味属醍醐,宗归秘藏。体称常住,以为如来施化。非生现生而毕竟无生,法王示寂、非灭现灭而常住不灭。不遗墙壁瓦砾之偏以明佛性,一贯藏通圆之众而说真谛。与天台主张三智三德亦合。顶师花费五年心血而成的此书,成为弘涅槃,扬天台,持法身,延慧命的研习天台者必读之物,影响很大。现常见版本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兴文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江亦显修,何子芳、黄相尧等纂。江亦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兴文县知县。何子芳,资州人,教谕。黄相尧,邑人,举人。兴文县志创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宗让。清初设建武厅,故府志建

  • 焦山鼎铭考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焦山寺所藏周鼎曰无惠鼎,乃明代中叶京口某家故物,后舍之寺中。翁氏撰此书,益集清初以来诸家题咏考释而为之补正。如顾炎武、朱彝尊、汪琬、王士祯、张潮、厉鹗之

  • 督漕疏草

    二十二卷。清董讷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属山东平原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江南总督。《督漕疏草》为作者督理漕河时所上疏草,都是当时的公文,参考价值不高。

  • 无能子

    三卷。唐无名氏撰。无能子,不知姓名。据《无能子序》称:无能子,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无能子因避兵火之乱,居无常所,冻饿难免。光启三年(887)无能子寓于左辅景氏民舍,常昼卧而笔札一二纸,怀

  • 调查云冈造像小记

    一卷。清代赵邦彦(生卒年不详)撰。《调查云冈造像小记》一书,共分四节:一、云冈造像史,二、北魏时云冈石窟表,三、云冈诸石窟,四、附录。第一节,著录太和七年、九年、十三年、十九年和延昌九年五碑。诸碑造像

  • 听云仙馆西游感怀吟草

    一卷。清汤成彦(生卒年不详)撰。汤成彦字秋史。阳湖(今江苏武进)人,(约为道光、咸丰年间人)。曾在京为官,工诗,精于典狱,因事受他人株连去官。成彦诗作悲慨淋漓,指事抒情,言中有物。此诗草乃成彦西游秦陕

  • 伤寒论注释

    见《注解伤寒论》。

  • 鲁礼禘祫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清末学者,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890年主湖南龙潭书院讲席,其后移席南昌经训书院。著《师伏堂诗草》、《今文尚书考证》、《尚书中候疏证》

  • 易经札记

    三卷。清朱亦栋撰。亦栋原名芹,字献公,号碧山,浙江上虞人,乾隆间举人,官至平阳训导。著有《十三经札记》、《群书札记》等。此书系《十三经札记》之第一种。全书分三卷,上卷三十二条,中卷二十四条,下卷二十四

  • 桓范要集

    见《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