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复集

大复集

三十八卷。明何景明(1483-1521)撰。何景明字仲默,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一年(1498)举于乡,年仅十六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使。何景明志操耿介,与李梦阳并有国士之风,两人均善诗文,开始相得甚欢,成名后却分道扬镳,然而天下语文必并称何李。正德、嘉靖年间,其与李梦阳致力于复古之学,极力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汉魏的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与李梦阳、徐祯卿等被称为“前七子”,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又为弘治十才子之一。著有《雍大记》(已著录)《大复集》等。其诗文集版本较多,最早的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野竹斋刻本,题为《何氏集》,共十六集;集前有嘉靖三年(1524)唐龙序,序称此集为何景明去世后,康海、张治道就其群集所选编的。以后又有嘉靖年间义阳书院刻本,其卷帙甚至内缺字都与野竹斋本相同。嘉靖三十四年(1555),袁璨与何景明之子何立根据其所遗诗赋,重新编辑刊刻了《大复集》,此集共三十七卷,此本还增有嘉清三十四年(1555)邹察跋。此集为万历五年(1577)陈堂、胡秉性所刻,题为《何大复先生集》,共三十八卷,并增加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王世贞序。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怀疑王序系伪作。何景明为“前七子”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他主张复古,强调效法古人要“欲富于材积,领会神情,临景结构,不仿形迹”,进而认为要从古人入,从古人出,做到“舍筏达岸”。其文多为议论,较有远识,对社会政治亦有清醒的态度,笔调流畅,气势豪逸;其诗多针对现实,揭发时弊,讽刺恶端,如《玄明宫行》、《点兵行》、《岁晏行》诸篇,皆俱有较强的批判、认识价值。其歌行兼学“四杰”,注意换韵自然,音节和畅,给人以宛转抑扬之感。近体则注意选词,浏亮秀逸,但结构不够新警。有明嘉靖年间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杨文敏集

    二十五卷。明杨荣(1371-1440)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

  • 定兴县志

    十二卷。清王锡璁纂修。王锡璁,山东黄县人,乾隆四十年(1775)任定兴县知县后,即思续修县志,遂集邑人分路采摭,并参考旧志,终成书。乾隆四十四年(1779)刻本,卷一绘图,卷二星野、疆域,卷三建置、祀

  • 丛桂轩集

    二卷。明吴大经(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吴大经,字元常,江苏常熟人。事迹待考。是书为大经自编。前有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自序,称谢去帖括之学。盖山林之士。其诗酷摹釰南,圆熟有余,深微不

  • 湖广总志

    ①九十八卷,徐学谟纂修。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40)进士,曾巡抚湖广左右两藩,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春秋亿》、《世庙识余录》。徐学谟巡抚湖广期间,广征博采,遂成此书。万历十九年(15

  • 比雅

    十九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初名礼吉,又名连;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祖籍安徽歙县。乾隆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嘉庆三

  • 微庵掌录

    一卷。清陶绍曾(生卒年不详)撰。陶绍曾字仲甫,号微庵,安化(今甘肃庆阳)人。陶宪曾之弟,补县学生员,二十五岁而卒。陶绍曾兄弟,少年有成,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其兄陶宪曾仿王念孙《读书杂志》,撰《灵华馆丛稿

  • 经义亭疑

    三卷。清末蒋楷撰。蒋楷籍贯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为专就经义说律之作。取《尚书》“舜典”、“大禹谟”、“康诰”、“吕刑”诸篇及《春秋左氏传》《周礼·秋官》《礼记·王制》中涉及刑律的内容,遍考经子史传,

  • 说文古语考

    一卷。清程际盛(生卒年不详)撰。际盛原名炎,字奂若,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著作尚有《说文引经考》、《续方言补正》等。此编乃是专门辑录考释《说文》中用以说解字义的古语之

  • 东莱吕氏两汉精华

    二十八卷。宋吕祖谦编辑。包括《东莱吕氏西汉精华》十四卷、《东汉精华》十四卷,详于本纪而略于表志、摘要评论,归类备览。版本有明正德元年(1506年)刻本和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唐藩朱弥锟刻本等传世

  • 词林韵释

    见“菉斐轩词林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