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卷十七节。不知作者姓名。约成书于宋代,也有人认为是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话本小说,是存世最早演述唐僧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写唐代僧人玄奘与猴行者赴西天取经,历经艰险磨难,功成归返的故事。唐僧取经故事为历史实有,其门徒曾将取经故事写成《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由于玄奘西行求法故事本身的传奇色彩,加上佛教的宣传,“唐僧西天取经”逐渐演成一个神异故事。至该书,已完全脱离了历史,成为神魔小说。叙事情节曲折,富于幻想,但行文简约,质朴无华。书中取经者有一行七人。猴行者为一白衣秀士,智勇兼备,神通广大,一路降妖除魔,即后来《西游记》等小说中孙悟空的原型。沙僧的原型在该书中是深沙神,但与《西游记》距离还很大。该书已初步奠定了《西游记》的情节基础,对研究《西游记》和取经故事发展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体制为“诗话”,即有诗有话。诗多为七言,亦有三言或五言,其性质却颇类似佛经偈赞;话文亦与佛经相近。因此,它即使不是佛经“俗讲”的原来底本,也应与佛经“俗讲”有密切关系。该书的原本国内久佚。日本藏有两种宋代刻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刊巾箱本,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太仓喜七郎;大字本《新雕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旧藏日本高山寺,后归德富苏峰成篑堂文库,两本实为一书。1916年罗振玉曾将二种影印出版。1925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罗氏影印巾箱本校以大字本排印。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据罗氏两种影印本合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

猜你喜欢

  • 泽农要录

    六卷。清吴邦庆(生卒年不详)撰。吴邦庆,字霄峰,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积水很多,能够种植水稻。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写成

  • 销夏

    一名《销夏部》、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录清胜之事,取其可以销夏者,编辑成帙。陈继儒在书首自序中说:“昔人避暑者曰:愿得泰岱之长松焉、潇湘之修竹焉、匡庐之飞瀑焉、太湖之明月焉、

  • 明苏爵辅事略

    一卷。清苏泽东辑。泽东字选楼,广东东莞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苏爵辅名观生,字宇霖,东莞人。崇祯时曾任户部员外郎。唐王永历时任东阁大学士。唐王死后,他与何吾驺等在广州拥立唐王之弟聿,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

  • 游荐山集

    四卷。宋游酢(1045-1115)撰。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两为太学博士。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曾师程颐、程颢,与杨

  • 思古斋石刻

    一卷。疑为宋蒋永仲刻,后有明张登云跋,记述此石刻来源经过。该石为明嘉靖八年(1530)村民耕地掘得,《兰亭序》和《黄庭经》分刻于石的两面。帖首有“思古斋石刻”五篆字;《兰亭序》首有“唐临绢本”,尾有“

  • 传奇品

    二卷。清高奕(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高奕,字晋音,一字太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上卷为“古人传奇总目”,下卷为“新传奇品”。高奕自序说:“笥中藏明以来传奇数百种,因考其姓氏,细加评定,识以一二语

  • 紫微诗话

    一卷。宋吕本中(详见《春秋集解》)撰。吕本中,又称紫微郎,故诗家称吕紫微。是诗话亦以紫微名。其人学出黄庭坚,作《江西宗派图》以陈师道二十四人序列于其下。宋诗之有流别,实始于此。方回“一祖三宗”之说兴,

  • 桐阴书屋集

    二卷。清朱崇勋(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朱崇勋字彝存,号怡园。历城(今山东省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著有《桐阴书屋集》。此集凡2卷。其诗沿新城末派,清脱有余而深厚不足。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

  • 周易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范士增,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卷以《周易》成句解《诗经》。如以“妇人贞贞从一而终也”解《柏舟》全旨,以“圣功也”解《淇奥》全旨,以“纯粹精也”解“如金如锡”,以“饮食必有讼”解“民

  • 清三流道里表

    不分卷。清阿桂(1717-1797)等奉敕修。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历任伊犁将军、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是书不分卷数,以奉天、直隶、江苏、安徽、浙江五省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