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义觉迷录》。曾静(1679-1735),湖南永兴县人,因应试不第,闭门读书,受清初著名思想家吕留良反清思想的影响很大。雍正六年,他派弟子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称岳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劝其效法祖先起兵反清。事发,被捕。在审讯中,清世宗得知曾与其争夺皇位的皇子允禩、允禩的追随者,在各地广泛宣扬他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非法行为,以及吕留良“夷夏之防”等反清思想,严重损害自己的形象,危及清朝的统治。于是,他在严惩允禩等人的追随者及吕留良后人、徒弟外,对曾静、张熙等人网开一面,予以释放,并亲自撰写《大义觉迷录》一书,流行全国。雍正十三年(1735年)秋,高宗即位,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又宣布《大义觉迷录》为禁书,不得留传。该书四卷,卷一收录上谕二道、曾静亲口供词十三条;卷二收录上谕一道、曾静供词二十四条;卷三收录上谕五道、宽免曾静圣旨一道、曾静供词八条、张熙供词一条、内阁九卿请将曾静正法奏本、诸王大臣再疏清诛曾静题本;卷四收录上谕三道、曾静供词二条,以及曾静悔过后转而吹捧世宗和清朝统治的《归仁说》。《大义觉迷录》的内容都经过精心筛选,远没有包括曾静反清案件的全部资料。其中,清世宗对其弑父篡立、杀兄屠弟的辩解,不但苍白无力,而且是漏洞百出、欲盖弥彰。但其有关满族为华夏一员、有德者可为天下君的说法,还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该书最早行世的,是雍正年间内府原刻本,以及外省多种翻刻本。光绪末年,革命党人印行铅印本,由香港仁社书局出版(不分卷)。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根据中华书局藏雍正间刻本,并以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雍正间内府刻本进行复勘后,排印了《大义觉迷录》(由耿清珩标点),但不是以单行本,而是以“资料”的形式,收入《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中。

猜你喜欢

  • 贷园丛书初集

    十二种,四十七卷。清李文藻原辑,周永年重编。李文藻字素伯,号南涧,益都(今山东益都)人。乾隆进士,官桂林府同知,为钱大昕入室弟子。性喜藏书,所藏数万卷,皆亲手雠校。著有《琉璃厂书肆记》及《恩平集》、《

  • 云阳县志

    十二卷,清江锡麒修,陈昆纂。江锡麒,全椒人,曾任云阳县知县。陈昆,字友松,开江人,进士。云阳旧志,自乾隆年间纂修后,越百余年,至此始重修。《云阳县志》咸丰四年(1854)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

  • 郑氏爻辰补

    六卷。清戴棠撰。戴棠字召亭,江苏丹徒人。爻辰之说,始于郑玄,散见于诗礼正义。其以六爻配十二时辰,复配以十二律,用以推验吉凶,为占筮之末技。而戴氏却认为以爻辰之法推之三百八十四爻无不验。于是便采录郑氏爻

  • 春秋贯

    不分卷。清于大鲲撰。大鲲,古瀛(今河北河间)人。该书意在贯通《春秋》经义,折衷众说,不主一家之说。有乾隆癸巳(1773)听雨山房刊本。

  • 周官礼干氏注

    一卷。晋干宝撰,清马国翰辑佚。干氏注本与郑(玄)注本偶有相异之处,如“挟日”作“币日”,“有握”作“有幄”,“胸鸣”作“骨鸣”等,盖干氏参用贾(逵)马(融)之本,非全依郑本。此外,干氏还将《周礼》六十

  • 清三朝实录采要

    十六卷。日本北筑村山纬等编。三朝系指太祖、太宗、世祖。清修三朝实录,凡二百一十八卷。然书成后藏于秘府,外人罕见,又经康乾两朝修改,已失其真。是书编辑于日本文化四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据实录抄辑

  • 承启堂稿

    二十九卷。明钱薇(1502-1544)撰。钱薇,字懋垣,一作懋薇,号海若,浙江海盐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事迹具详《明史》本传。著有《承启堂稿》。本书是其门

  • 读诗商

    二十七卷。清陈保真撰。保真字怀甫,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博采众说,自诗序以下,《毛传》、《郑笺》、《王注》、《孔疏》、朱子《集传》诸书皆有采录,虽称赅博,但也略嫌驳杂。引成说标明出处

  • 汉魏石经集拓

    四集(原拓本)。汉魏石经集拓,凡四集。第一集为大兴孙壮集拓,前有民国十七年鄞县马衡的序和所编的目,计汉、魏两刻,凡一百一十六石,一千零九十八字。第二集为大兴孙壮与徐洪宝辑拓,前有目,为孙氏所编。计汉、

  • 水牛经

    三卷。旧本题唐造父撰。造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序称: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687)八月,收得一水牛有病。造父奏言,水牛与黄牛形貌相同,但治法不同,若依黄牛用药治疗水牛,则错。于是造父编辑此书,书中共有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