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元王好古(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① 七卷。元贡性之撰。性之字友初,或作有初。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元季曾为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召不起。避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更名悦。躬耕自给终其身。集中题画马诗云:“记得曾陪仙仗立,五云
三十卷。宋李新(约1104年前后在世)撰。李新,字元应,自号跨鳌居士,生卒年不详。仙井(今四川仁寿县)人。元祐五年(1090)进士。刘泾曾荐于苏轼,命赋墨竹,堪称一绝。元符三年(1100),上万言书。
三卷。明牛应元撰。应元字春宇,陕西泾阳人。是编《千顷堂书目》著录。书首有万历二十年(1592)应元自序及浙江提学副使李同芳序。后有戊子马化龙跋。自序谓质言,就《胜引录》而质。凡《大学》《中庸》一卷,《
一卷。清仁宗睿皇帝御撰。于嘉庆十三年(1808)御书勒石,箴言共六十句,句四字。开首十句,总述国家启运、太祖建设八旗制兵。以下十六句,叙述世祖定鼎燕京、锡田赐宅、月给粮饷,百余年德泽深厚,旗籍中人才辈
二十卷。清王时翔(1675年-1744年)撰。王时翔,字皋谟,一字抱翼,号小山,镇洋(今江苏太仓县)人。雍正六年(1728)荐授福建晋江县知县,乾隆时,官至成都知府,为政持大体,屡析疑狱,有神明之称。
一卷。清翁大年撰。翁大年,详见《陶斋金石文字跋尾》条。旧馆坛碑为梁上清真人许穆之碑,碑文为陶宏景所撰。碑在茅山玉晨观(见刘大彬《茅山志》)。嘉靖年间玉晨观毁于火,拓本亦少流传。翁大年所得系潘耒旧藏,顾
一卷。清沈涛撰。沈涛,江苏江阴人。字次山,生卒年月未详。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曾任江西长宁知县。纂有《长宁县志》,著有《念山堂诗集》。《江山遣闻》记清初清兵南下,破南京后,发布剃发令,江阴人民群
十二卷。清姚学经辑。八者是:唐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帖中大小真行具备,兼有历代名人题跋。看上去似乎很精雅。其实,名为八家,实则一家也无。虞世南本来传书甚少,《庙堂
十卷。为《绛帖》复本。《绛帖》是宋代淳化官帖中最著名的法帖,可是民间却只闻其声名、不见其面目,故复刻本较多,如武冈本、乌镇本、彭州本等。许多复刻本在宋后皆亡佚,故其后见于著录为名为《绛帖》者,十有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