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嘉祥县志

嘉祥县志

①六卷。明龚仲敏纂修,清张太升续修,董方大续纂。张太升,霁旭,辽东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嘉祥县知县。董方大字集之,拔贡出身,邑膳生。考嘉祥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龚仲敏。龚志为初修,所取为《东阿郡志》、《一统志》、《山东通志》及济宁、钜野等邑志中之有关者,再加本邑之文献旧闻。后经明末战乱,史籍散亡。张太升任县令后,则遣人四处搜寻,得旧籍若干。又延邑中名儒广徵典故,博查佚闻。遂又取龚志详加参考。几经努力,终成是志。《嘉祥县志》明万历间修,顺治九年(1652)续修刻本。共六卷,分为七门,依次为方舆志、建置志、食货志、祀典志、表、传、艺文志。兹篇食货志谓嘉祥山多地少,民垦其田,犹不足以供上应,因而时时流亡。其记此甚详。不仅使读者得考是邑之经济情形,亦使从事经济研究者知所注意,实别有见识。又如职官表,列举历代人物,亦称精详。惟体例未能尽善。而风俗门仅数言,所载过简略,为此志的一大不足处。此志尚有康熙年间增刻本。②四卷,首一卷。清章文华纂修。章文华,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监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嘉祥县知县。嘉祥县志自顺治县令张太升纂修后,乾隆县令倭什布又重修。至光绪时,邑志旧刻大都毁于兵火,所存者亦残编断简,鲜有完本。章文华任县令后,恐资料散失,后辑更难,因设局重纂,而成是志。《嘉祥县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兹篇所载,虽无大精彩处,然亦无大谬误处。地方文献,大体齐备。体例则全仿旧志模式,虽略显死板,非不可观。每门之前,冠以小序,辨其沿革,述其宗旨,文字也较简洁。

猜你喜欢

  • 余冬序录

    一名《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六十五卷。明何孟春(详见《文简疏议》条)撰。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论衡》。共六十五卷,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五卷,一至五卷多论君道,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外篇三十五卷及又

  • 钦定千叟宴诗

    ①三十六卷。此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敕编成。清康熙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元年(1662)召开嘉宴,以千叟为名。康熙四年(1665)正月六日,为张扬天下承平,海内一心之盛世,亲临赐宴,

  • 屈辞洗髓

    五卷。清徐焕龙(生卒年不详)撰。徐焕龙,字友龙,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康熙五年(1660)举人,屡试进士不第,于是淡漠仕途,埋头读书。五十岁后,闭门著述,著作有《屈辞洗髓》、《大易象解》、《诗经辨补》

  • 金石遗文录

    十卷。清陈奕禧撰。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今属浙江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今属江西省)知府。陈奕禧长于书法。他就其所得金石,采录其文,编辑成书。王士祯称陈奕禧收藏秦汉唐宋

  •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一册(吉石盦影印本)。罗振玉影印。书共十页,前影印原刻拓本,后有宣统丁巳中秋罗氏跋。原刻存《礼记·檀弓》残字一百九十八行,除去漫漶不可辨的,还有一百三十余行。与他以前将《周礼》、《孝经》合印在一起,仅

  • 诗畸

    三种,十三卷。原题南注生辑。南注生不知为何许人,据其书序谓曾官京曹,光绪八年(1882),法、越兵端己起,南注生尝请缨戍边。是书乃“诗钟”之作,所谓“诗钟”,乃一种文字游戏,或嵌字(出诗中限嵌之字),

  • 周易稗疏

    四卷,附考异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汉阳人(今湖南衡阳人)。前明举人。本书是他读《周易》时的随笔记录,故每条都只举经文数字和标目,没有全载经文。遇有疑义,辄作考辨

  • 急就篇直音

    一卷。清王祖源(生卒年不详)撰。祖源原名伯濂,号莲塘,山东福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官兵部主事,外任四川龙安府知府。是书旨在说明《急就篇》的韵读,以便学者口诵。王氏认为,古本《急就篇》以六

  • 连平州志

    十卷。清卢廷俊修,颜希圣、何深纂。卢廷俊,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八年(1730)任知州。旧志,首任知州弁应受创修。卢廷俊莅任,朝廷特颁谕旨纂修通志,分令郡县成书以献,与乡绅共订,请贤达综辑考核,历两月于雍

  • 篆字汇

    十二卷。清佟世男(生卒年不详)编。世南字梅岑,满族,辽阳(今属辽宁)人。康熙中(1662-1722)官知县。著作尚有《东白堂词选初集》。此书本梅膺祚《字汇》,每字之下皆系以篆文,篆文所无之字,则按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