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解

周易参同契解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或以内丹解,或以外丹注。主内丹者认为乾坤是自身的天地,坎离为自身之日月,以神运自身精气结而成丹。主外丹者强调乾坤鼎炉,运火炼烧五金八石之类而求汞铅真宝。五代后蜀彭晓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他于前序中说,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即《金碧古文龙虎上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因自觉未尽纤微,又作《补塞遗脱》一篇,继演丹经之玄奥。彭晓还制有《明镜图》,以明《参同契》之旨。陈显微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的善本,所以他据彭晓所述,常引《金碧古文龙虎经》之语解《周易参同契》。据陈显微自序,他认为一物一身为一乾坤,而人的一身,阴阳、性命、魂魄、寤寐、动静、生死之类都是由一而生二;认为修金丹是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道,丹是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男女使二者又变而为一。以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而又都归于一,然后会于丹。认为金是五行之极数,五行相生至金而极。即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最后生备有五行之气。认为金之为宝,熔之得水、击之得火,其柔象木,其色象土,水火土木四种性质俱备,所以历万年而不朽,经百炼而更坚,是刚建纯阳的至宝。天得纯阳,所以称乾为金,一得纯阳叫金丹,神得纯阳叫金仙。认为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修炼金身不坏之体就是此道。后世道学者对此书极为推重,多将其与彭晓注本相比较而评说,郑伯谦认为彭晓本其注文虽详,而真机尚隐。称当时俗解以旁门附会,视彭益舛,贻误后学,不足以观。认为陈显微本训解“言入微而义释,辞不费而理彰”(见此书《原序》)。王夷认为彭晓本只有“首《序》与《明镜图》得魏公之旨。”而陈显微之解“犹《春秋》之有《左传》,又得杜预为之解也。”(见此书《后序》)清代学者称此书诠释详明,在《参同契》诸注中尤为善本,是尽言内丹的一家。近代学者研究《参同契》也多以此书为参考典籍。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搜神后记

    十卷。旧本题晋陶潜撰。《搜神后记》是继《搜神记》后的志怪小说集。内容记鬼神灵异、精怪奇闻、仙窟异境的传说,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浓重的民间色彩,著名的故事有《白水素女》、《袁相根硕》、《丁令威》

  • 吟堂博笑集

    五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杂采隋、唐以来闺阁之作,以死节、劝戒、奇遇、题咏、寄情分为五类。惟首二卷尚以风教为宗旨,但采择多有不力。其后三卷则略显鄙秽。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南北奉使集

    二卷。明唐顺之(1507-1560)撰。唐顺之生平详见《广右战功录》(辞目)。是集凡二卷。一为《北奉使集》,乃其以职方郎中出核蓟镇兵籍时所作;一为《南奉使集》,乃其视师江浙所作。集中以勒谕、题疏、启札

  • 李山人诗

    二卷。明李生寅(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李生寅,字宾父,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其邑人杨承鲲所选。此集诗皆短章,音节和谐,而缺乏深警之思,其篇幅亦是窘迫。人称盖思清而才弱者。前有万历

  • 禹贡分笺

    三卷。清方溶撰。方溶字蓉浦,浙江海盐人,岁贡生。《禹贡》有图,始自晋裴秀,但其图久佚。后来研究《禹贡》的学者,也大都配有图,但都没有胡渭的《禹贡锥指》详细。方溶此书,意欲简约,提纲挈领,书首列有十幅图

  • 孝经孝翔学

    一卷。清叶绳翥(1892-1909)撰。叶绳翥字敬伯,湖北罗田(今罗田)人。叶绳翥幼时聪慧,早通群经,尤专孝经。是书首有绳翥父屺寿遗书叙录,书凡五种:(一)古微;(二)缮微读本;(三)约歌;(四)函体

  • 西楼记

    清袁于令(1599-1674)撰。袁于令,原名韫玉,字令昭,又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因一妓女事,被除名学籍。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渡江,苏

  • 经典文字辨证书

    五卷。清毕沅撰。参见《说文解字旧音》。毕氏自序谓作是书有五例:“一曰‘正’,皆《说文解字》所有者也;二曰‘省’,笔迹稍省于《说文》,‘’之为‘香’,‘髃’之为‘腢’,是也;三曰‘通’,变易其文而不戾于

  • 刘向五经通义

    一卷。清洪颐煊(1765-1833)辑。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洪震煊兄,浙江临海人,经学家。嘉庆辛酉(1801)拔贡。少时刻志力学,一生勤研经史。嘉庆时客孙星衍粮道署,读平津馆藏碑;阮元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