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

周易

①无卷数。宋刊巾箱本九经之一。只有正文,无注,无音义。凡贞、恒、桓等字皆缺末笔,知此为南宋时版本。全书凡二十二页,每半页二十行,行二十七字。其篇次皆依据魏王弼《周易注》,惟不设卷数;内容则悉据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周易》乃儒家五经(或六经)之一,也称《易》,汉以后尊为《易经》。它的本子,据文献记载有今文古文两大类。今文本即田何、丁宽、杨何及施雠、孟喜、梁丘氏传授并立于学官的本子,经传分立别行,不相混淆;古文本出自西汉末年费直,解释经文的《易传》也被附于经文之下,将经传合编,之后陈元、郑众、马融、郑玄、王弼等人治《易》皆用费直的本子。《周易》版本中流传下来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注本。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即将《彖传》、《象传》分置于卦爻辞之下,《文言传》分列乾坤二卦之中。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所收即是王注孔疏之《周易正义》。另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以后通行本。此宋刊巾箱本《周易》,字若游丝,刻工精致,目录家、版本家多珍之。② 三卷。九经白文,无锡秦氏巾箱本。只有正文,无注。题“锡山秦镤订正”。依次有孔颖达《正义》序、程《传》序、朱子《本义》序、上下篇义及朱子启蒙先后天等九图等。内容分《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一卷。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四字,上有横栏,附注字音。自元明以来,学者承袭南宋余风,以程《传》、《本义》为学易正宗,此本即反映了这一点。该本字体端庄秀丽,刻工亦精,唯讹字较多,显逊于宋巾箱九经白文本。清莫友芝称:“秦版以附小学者为真”,又“秦本14行”。今本虽13行,却不似翻刻本。其与《周易》版本学研究有颇多价值。

猜你喜欢

  • 花间集

    十卷。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赵崇祚字宏基,生卒年不详,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十国春秋》已无传。蜀有赵崇韬,为中书令廷隐之子,赵崇祚疑即其兄弟行。词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

  • 定正洪范

    二卷。元胡一中撰。其生卒年不详。一中字允文。诸暨(今属浙江省)人。元代学者。曾官绍兴路参军。《定正洪范》一书,据宋王柏、文及翁及元吴澄三家之说并参以己意,改定《洪范》之本。其书首为图说,次为经文考订,

  • 明氏实录

    一卷。明杨学可撰。杨学可,明新都(今四川新都县西)人,著有《明氏实录》。其书记载明玉珍父子始末,元朝末年时明玉珍起兵窃据巴蜀一带,仅一传而灭亡。书中所叙述的史事详尽而且确实,可以与正史相参考,作者作《

  • 读史胜言

    二卷,清秦笃辉撰。秦笃辉,汉川(今湖北汉川县)人。《读史胜言》一书持论平实,对君臣关系、朝廷内君子与小人关系,以及国家与百姓关系,论述直截了当,尤其是其主张君主要维护百姓利益之论,更体现了他进步的历史

  • 公子书

    三卷。明洪武中熊鼎(生卒年不详)等奉敕撰。熊鼎字伯颖,临川(今江西临川西)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洪武初历浙江佥事,分部台、温,尽迁方国珍属官悍将于江、淮间,居民始安,历山东佥事。熊鼎以强直著称于

  • 岭南集

    八卷。清杭世骏撰。生平籍里见《道古堂全集》条。是书系诗集。其内容:卷一,辑《酬丁处士饯送江口》、《富春渚用谢康乐韵》等七十三首,附诗七首;卷二、辑《漫与四首》、《胡秀才惠黄独》等三十三首,附诗十三首;

  • 大埔县志

    十二卷。清蔺涛纂修。蔺涛,号愚斋,河南阳武(河南原阳县)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七年(1742)任知县。明嘉靖间,县令吴思立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县令宋嗣京四度复修。《宋志》修

  • 净土十疑论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净土十疑论》由智说,灌顶整理成书。所谓十疑是: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四解释偏念一佛疑,五解释具缚

  • 延寿第一绅言

    一卷。旧本题宋愚谷老人(生平事迹及名姓均不详)撰。此书所述之要旨,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所引多为前人续论,又及储泳祛疑说。据此,知其书作者当为南宋人。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四库提

  • 正名

    八曰: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