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后汉纪

后汉纪

三十卷。东晋袁宏(328-376)撰。宏字彦伯,小字虎。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文学家和史学家。善清谈,初为安西将军谢尚参军,后迁大司马桓温的记室,转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撰《后汉纪》三十卷,另著有《竹林名士传》三卷及《东征赋》、《北征赋》和《三国名臣颂》等篇。《后汉纪》记载了自更始元年(23)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结束,共198年的历史。它仿照《汉纪》体例,将这一时期的重要史实编写在光武、明、章、和、殇、安、顺(冲帝附)、质、桓、灵、献十一帝纪中。袁宏撰《后汉纪》是因当时流传东汉史书虽多,除《东观汉记》以外,尚有谢承、司马彪、华峤、谢忱等各家著述,然皆“烦秽杂乱”,于是立志要写出一部简明扼要的东汉编年史以留世人,这与荀悦奉旨撰书目的是不同的。其次《汉纪》以《汉书》为底本,加以压缩并重加组织而成,《后汉纪》则取材广泛,系根据刘珍等《东观汉记》、谢承《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忱《后汉书》、张璠《后汉纪》、《汉山阳公记》、《汉灵帝起居注》、《汉名臣奏》以及诸郡耆旧先贤传等数百卷东汉史书,删繁补缺,纠正错谬,斟酌同异,整理编次而成。历时八年,其用功力远大于《汉纪》。此书与后出范晔《后汉书》内容基本相符,二书相辅而行,互相补证。两《汉纪》因性质、体例相近,内容分量也相当,后世多将二书合刻。清康熙年间,蒋国祥、蒋国祚将《汉纪》与《后汉纪》合刻,并附有《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通行本以《四部丛刊》影印的明嘉靖年间黄姬水刊本为最好。另有明南监刊本,天禄后目有《后汉纪》三十卷,乃宋绍兴十二年(1142)刊本,共二部,明吕楠校正翟清刊本,傅沅叔卢抱经校本下册,《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库全书》本,《龙溪精舍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大传补说

    四卷。清何西夏撰。西夏万县(今四川万县)人,清嘉庆、道光年间隐居乡间,皓首穷经,足不履城市,著有《西夏经义》若干种行于世,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共四卷六篇。卷一为《春秋序》及《春秋释例》,卷二为《春秋说义

  •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

  • 通学斋丛书

    五十一种,其中九种为二十五卷,其余不分卷。清邹凌沅编。邹凌沅字叔澄,江西高安人。丛书名曰“通学”,是取中西学术融会贯通之意,所收大部分是介绍西方文化学术的著作和译著,如邹凌沅编《中外章程汇编》、《格致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 禹贡锥指

    二十卷。图,一卷。清胡渭(详见《易图明辨》)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渭学识渊博,尤精于舆地,尝与修《大清一统志》,得见全国府州县志,凡志书涉及《禹贡》山川地理者

  • 明宫杂咏

    二十卷。清饶智元(生卒年不详)编。饶智元,字珊叔,湖南长沙人,此书《杂赋》,为明代史事。辑上起洪武,以及南明福王、唐桂王等遗闻佚事。其未纪年号和不易区别者,列入《杂缀》,末附《叙目》二卷。是仿严遂成《

  • 偶存草堂集

    六卷。清林之茜(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林之茜字素园,山东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林之茜寓居孝感,工诗,著有《偶存草堂集》。是集凡六卷。前有杨梦琬序。其诗取法在中唐、南宋之间,虽较清丽,然摹拟之痕颇

  • 古今谚古今风谣

    各二卷,明杨慎(1488-1559)撰。(生平见《广夷坚志》)。《古今谚、古今风谣》是杨慎采录古今谣、谚各为一编。然而其中也有一些不应该称为谣谚的内容。同时杨慎自造的数语也不应该入书。造成这种混杂的原

  • 名僧传钞

    一卷。梁代释宝唱撰。宝唱生平事迹详见《慈悲道场忏法》辞条。《名僧钞》一书,原本为三十卷,存目一卷。可惜南宋年间已亡佚。现根据日本竺置寺释性空在南宋时所抄此书略本,并见载于续藏经本可知,《名僧传钞》一书

  • 孤臣述

    一卷。明末许令渝(生卒年不详)撰。令渝,浙江海盐人,崇祯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明亡后返归故里,未几而卒。著有《容庵存稿》三卷。该书述其自崇祯十六年(1643年)至永历二年(1648年)五年间所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