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名媛诗话

名媛诗话

十二卷。清沈善宝(1808-1870?)撰。生平详见《鸿雪楼初集》辞目。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鸿雪楼刊本、卷首有“受业宗康俞德秀,完颜佛芸保校字”字样。并有作者所作自序。书后有陈光亨所作跋语。又民国十二年(1923)沈祉愚据钞本刊排印本。书前有甬上蹇叟张美翊所作序言。此书原刊本流传极少。现存仅有八卷,亦多脱文误字,其中卷缺第十五——二十六页。光绪杭州府志艺文志著录,亦只八卷。沈善宝在其书中自序曰:“自南宋以来,各家诗话中多载閨秀诗,然搜采简略,备体而已。昔见如皋熊谈仙女史所著《谈仙诗话》,内载闺秀诗亦少,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之文士不易。盖文士自幼即肄习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师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余有深感焉。故不辞摭拾搜辑,而为是编,惟余拙于语言,见闻未广,意在存其断句零章,话之工拙,不复计也。”此书是作者集清代闺秀《诗话》作品于一集,并对每位入选作家及《诗话》作品,作者均作有专门论述及评价。其论诗曰:“诗犹花也,牡丹芍药,具国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贵。他如梅品孤高,水仙清洁,杏桃秾艳,兰菊幽贞。此外或以香胜,或以色著,但是一致,皆是赏心,何必泥定一格也。然最怕如剪彩为之,毫无神韵,今人见之生倦。”此书对保存和研究清代闺秀生平及其思想,其作品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另著有《鸿雪楼初集》四卷。

猜你喜欢

  • 弋阳县志

    ①十卷,清陶耀纂修。陶耀,浙江秀水(今属嘉兴县)人,拔贡出身,康熙年间任弋阳知县。其县志,在明代有万历、崇祯二志,后未再修,至清康熙年间,陶耀开局续修县志时,崇祯志仅搜觅到一本,但篇章虫蚀,字已不可辨

  • 佛国记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佛国记》一书

  • 偶存草

    清王植(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植字怀三(一作槐三)。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广东省和平县知县。本集是王植所自编。植喜讲学,其诗全沿宋代邵雍《击壤集》之风格。有清雍

  • 七经精义

    三十卷。清黄淦(生卒年不详)撰。黄淦字纬文,又字绮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举人,生平不详。本书是黄淦为科举文字而作。初刻只有《易》、《书》、《诗》、《礼记》、《春秋》,以后增入《周礼》

  • 密云县志

    六卷。清薛天培修,陈弘谟纂。该志为薛天培任知县时所作。雍正元年(1723)刻本。全书六卷,三十九目,分为:沿革、疆域、星野、灾祥、形胜、风俗、景致、山川、物产、城池、学校、部署、古迹、牌坊、集市、里甲

  • 吴社编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一作百谷。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即有文名,善诗文词曲,工书法,嘉靖末年入太学,后召修国史,未行而卒。著有《吴郡丹青志》,《奕史》等。《吴社编

  • 明堂灸经

    八卷。旧题西方子撰。西方子身世不详。《四库全书》将此书归入宋代著述。书中专论灸法而不言针,受王焘《外台秘要》影响很深。全书分八卷,每卷皆无题名,按人身穴位图分卷。卷一为头、胸、腹正面图,三幅;卷二为手

  • 本朝名媛诗钞

    六卷。清胡孝思辑。胡孝思,字抱一,平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是集为清代妇女诗歌总集。选录清代前期的妇女诗歌,计入选作家五十七人,诗三百余首,凡六卷。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

  • 考信录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 孙文垣医案

    见《孙氏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