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史

南史

八十卷。李延寿(见前篇)撰。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在隋末参加窦建德政权,任尚书礼部侍郎,后来失官转而著史,未完成而逝。李延寿继承父志编史。《南史》、《北史》是属于私人编撰一个时期的纪传体通史。李延寿在太宗贞观年间,曾先后参加修撰《隋书》、《五代史志》等工作,有机会遍观南北朝诸史,这就为他撰《南·北史》提供了便利。他还撰有《太宗政典》。他编史是在其父李大师旧稿基础上,又有南北朝八史抄本为其采录,还收集了一千多卷杂史为补充史料。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撰写,到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经过十六年时间(公元420年)完成。《南史》从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开始,到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止,包括宋、齐、梁、陈四朝一百七十年历史。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计八十卷。《南史》没志也没表。编写方法按南朝宋、齐、梁、陈顺序排列的。《南史》本纪十卷,即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也是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的,先是宗室诸王,之后是将相名臣等,一朝一段。而类传是将几个朝代的同一类人物,按时间先后,编在一个传内。此外《南史》还有《文学传》。《南·北史》的史料主要根据八书,又新增了杂史中的不少史料,反映了历史的真实。而《北齐书》散失残缺的,后人又取《北史》补足,可见其价值了。《南·北史》的缺点是作传不分朝代,把祖孙父子摆在一起了,不便查阅,又无表、志,对典章制度不好了解。明末清初的李清有《南北史合注》。周嘉猷的《南北史表》工具书,中华书局1974年、1975年出版的《南史》点校本为最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吟香阁诗集

    一卷。清田莲瑞撰。田莲瑞,生卒不详,字丽江,直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山西解州刺史涿州姚练江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光绪年间刊本,书前有赵之燮所作序言,共收诗一百一十三首,词五首,书末有张芙萼、李鸿宝评

  • 种树书

    三卷。唐郭橐驼(生卒年不详)撰。郭橐驼是唐代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人物,此人能否著述尚难断言。《种树书》其它版本也有署名俞宗本的。《明史·艺文志》又作俞贞木,此处依《夷门广牍》本。《明史·艺文志》著录

  • 补春秋僖公事阙书

    一卷。清桑宣(详见《补周易口诀义阙卦》)撰。该书搜采《诗经》及《左传》、《公羊传》所载鲁僖公事十余条,以补充《春秋》所载之阙,参考价值不大。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 六书浅说

    一卷。见《说文浅说》。

  • 春秋四传诂经

    十五卷。清万斛泉(1810-1904)撰。斛泉字清轩,兴国州(今江西兴国)人。历主讲汉阳崇正书院、上海龙门书院、兴国叠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赏五品衔,三十年(1904)去世,年九十五。他鉴于

  • 周易阐理

    四卷。清戴虞皋撰。戴虞皋号遁轩,昆山人。该编原稿共有三四百页,戴虞皋自己认为太繁,于是删减只留存十分之一二。他的儿子戴孙贻又认为过于简单,所以又用原稿补其遗缺即成现在本。该书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检说文难字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生平著述,见《说文句读》。据说桂馥曾有此撰。王筠在京时,稔知李璋煜藏桂氏辑本,欲观而李氏不与,便辑此本,以利初学。其例以笔画多少为次。凡隶体与篆大异者,虽不异而猝难辨者,重文之不从

  • 高素斋集

    二十九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生平详见《白下集》(辞目)。是集凡二十九卷。赋一卷,诗十二卷,文十六卷。王世贞在《艺苑卮言》称其诗“如北里名姬作酒纠,时出俊语。”所论颇为准确。其文则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