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林纂要探源

医林纂要探源

十卷。清汪绂(1692-1759)撰。汪绂原名烜,字灿人,别号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汪氏自幼十分聪颖,勤奋好学。对星历、地志、乐律、兵制、医卜诸学均有研究。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著有《药性》、《四书诠义》、《春秋集传》、《理学逢源》等书,共二百余卷。汪氏认为先贤立说,往往不能无偏,后世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强调习医诊病必探求本源。汪氏研经立论,归于平实,对于医学亦以治经之法治之。此书即以治经之法,探求本原,采摭诸家医书分类编辑。分为三纲,为医源、药性、方剂。卷一为医源篇,阐述五行生克、脏腑经络、脉象、六淫病机、胎孕、运气等,共四十七条。其中脉象未编歌诀,以防滑口而过,不究脉理;卷二、卷三为药性篇,按果、疏、谷、草、木、火、土、金、石、鳞、羽、毛、介诸部之序,载述中药六百余味,其中常用者有一百八十余味。取韩愈文兼收并蓄、待用无遗之义,能详其性味所宜;卷四至卷十列肾、心、肝、脾、肺、三焦(以上为补剂)、寒、风、暑、湿、燥、火(以上治淫剂)、经带、胎产、婴儿、痘疹、麻疹、痈疡、诸伤、眼目诸部,附载方剂六百三十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之方居多。此书例言中多论医精语,如谓用药如用血,制方如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宜就本方对所治之证细加考究,明其为何用某药,为何不用某药,为何补表兼施,为何辛酸并用,为何寒热并行,明其所以然。此书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发明原理,审定药品,详陈治法,以供临证之取用,颇有实用价值。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汪双池遗书本、遗经堂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苏书局重刊本。

猜你喜欢

  • 仲贻銮遗诗

    一卷。清仲贻銮撰。仲贻銮,生卒年不详,字金城,江苏泰州人,仲云涧之女,清代诗人。在世二十七年。此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为《泰州仲氏闺秀诗合刻集》之一。此书附于其母赵笺霞著的《辟尘轩诗钞》之后

  • 韩诗遗说补

    一卷。清陶方琦撰。陶方琦字子缜,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为补臧庸《韩诗遗说》而作。陶氏根据诸书及陈乔枞本,既对臧氏本作了校改,又辑录补充其遗漏的部分。所

  • 安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濮瑗修,周国颐纂。濮瑗,曾任安岳县知县。周国颐,邑人,举人。安岳县宋代有杨泰之普慈志,然早已亡佚。明万历间,邑令李奇英始重纂辑,清康熙中县令郑吉士增修,乾隆中复经郡守张松孙重辑,兹编则

  • 说文段注撰要

    九卷。清马寿龄(生卒年不详)撰。寿龄字鹤船,当涂(今属安徽)人。诸生,官南陵县教谕。夙究许学,服膺段注。是书乃是段注之钩玄提要,析其义类有九:(1)误字,(2)讹音,(3)通用字,(4)《说文》所无字

  • 辩伪录

    五卷。元代沙门祥迈(生卒年不详)撰。祥迈,俗姓延、字如意。山西太原人。九岁出家,随师请业,居磐山甘泉普济寺。学勤思进,博通内外典,尤善文笔。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奉敕所撰《辩伪录》,亦称《至元辩伪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敩艺斋外集

    一卷。清邹汉勋(生卒年不详。)撰。生平见《艺斋文存》条。此集皆骈俪之文,似二集以骈散区分,然文存第八卷之末有《追忆赋》,则文存亦载俪文,知二者之分不尽缘于体制。此集中文十七篇。书札十二篇。《狱中上黄海

  • 历代通鉴纂要

    九十二卷。明李东阳(1447-1516)等奉敕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燕对录》、《怀麓堂诗话》等。此

  • 新兴县志

    三十卷,清刘芳纂修。刘芳,汉军正白旗人,举人,乾隆十八年任知县。元代薜里吉思始作新志,至康熙间时有续修。刘芳上任,下车观政,制度率略,图册残缺失册,典籍故志文献无徵,索旧志,稽核旧事,志已漫漶不识,时

  • 梅花梦

    清张道撰。张道,生卒年不详。作者在十七岁时,曾以明代扬州女子小青故事为题材作杂剧,咸丰八年(1858)冬天,偶然检出旧稿,因不满意少年时所作作品,故将旧稿重新改写为传奇,即《梅花梦》传奇。卷首有同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