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冲虚至德真经解

冲虚至德真经解

八卷。宋江遹撰。江遹,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辛亥十月,立太学生三舍法,分外、内、上三舍。江遹自称杭州州学内舍生,著有《冲虚至德真经解》二十卷。唐天宝元年,诏号列御寇为冲虚子,其书《列子》为《冲虚真经》,宋人又加至德二字而为《冲虚至德真经》。江遹作此书实际上是注《列子》,后人依《列子》八卷之数,将江遹所作二十卷合并为八卷,所以清《四库全书》依内府所藏八卷本收录,今依《四库》本。前人研究《列子》者,除晋人张湛外,有唐代殷敬慎作释文二卷,其书已不独存,其释文与张湛注文夹于通行本经句之下,已难分张注或殷释;又有唐人卢重玄作《冲虚真经解》二卷,如今也存于他人书中,唯有江遹此书,仍流传完备。其书逐段解说经文,阐发其旨意。认为“天道之运,必先于天瑞。圣人之应世,莫大于帝王”(见《说符》篇末解说),所以《列子》一书的篇次为:《天瑞》第一,《黄帝》第二,《周穆王》第三,《仲尼》第四,《汤问》第五,《力命》第六,《杨朱》第七,《说符》第八。认为《列子》一书的旨意是“传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而所谓古之博大真人者也。”(出处同上)江遹颇为注重经中言外之意,称“子列子,古之善为士者也”(见《天瑞》首句解)。认为子列子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先古所有“善为士者”的总称。他在《天瑞篇》中解释壶丘子林:是“以虚容为体,以中庸为道,兼覆万物者”所以为诸子(即子列子)之师。江遹此说,否定了列御寇其人的存在。后世研究《列子》者,认为江遹之作文辞典雅,思致玄远,但也不无穿凿之处,又染俗流之猥言,未免有秽其书。现存明《道藏》本(题二十卷,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的卷数相同),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痊骥通玄经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征南草

    一卷。明王邦俊(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王邦俊,字虞卿,鄜州(今陕西洛川)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贵州兵备参政。著有《征南草》。此集为其于贵州所作。其时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

  • 胶澳志

    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赵琪修,袁荣穸纂。赵琪,掖县人,民国十四年(1925)任胶澳县长。按胶澳本属胶州即墨之一部分。自中外通商以来,因其地理重要,疆域分析,刚三十年。德国人租之于先,日本人占之于后,乃与

  • 道德经说奥

    二卷。明朱孟尝(生平事迹均不详)撰。朱孟尝,真名不详,孟尝是其字号。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又隐其名者有多家,朱孟尝作《道德经说奥》也隐其名。据《四库提要》载录,此书旧本题朱孟尝撰。称其附刻朱翊钺《广宴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纪游唱合之作,明袁华编次成帙。顾瑛生平事迹见《玉山草堂》条。所游自昆山以外,如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等,总题为玉山。游非一人,而由瑛主持。游非一地,但往来聚

  • 福州府志

    七十六卷,首一卷。清徐景熹修,鲁曾煜等纂。徐景熹,字朴斋,钱塘(今杭州)人,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乾隆十四年(1749)任福州府知府。鲁曾煜,会稽(今绍兴县)人,翰林院庶吉士。考福郡,郡志自东晋太元

  • 各省水道考

    六卷。清汪日撰。汪日,字沧亭,江西乐平人,乾隆三十年进士。四十六秋讲学于羊城粤华书院,暇时则纂辑此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印。共六卷。兹篇考订各地水道源流,共计十八省,依次为奉天、直隶、江南、江

  • 启隽类函

    一百九卷。明俞安期(1550-?)编。俞安期初名策,字公临,更名后,改字羡长。江苏吴江人。是书刻印于万历四十六年,首官考共五卷。次为笺疏表启,分为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其中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

  • 乐斋词

    一卷。宋向滈(一作镐)撰。滈字丰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卒年未详,宋向皇后的后裔,才调绝高。甚贫窘,曾官县令。其诗有“人情甚似吴江冷,世路真如蜀道难”之句,为杨万里所奇,工词,著有《乐斋词》,一作

  • 明三十家诗选

    十六卷。清汪端(1793-1838)编。汪端,字允庄、号小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为陈裴之妻。能诗,著有《自然好学斋诗集》、《元明佚史》。此集为明诗选集,前有道光二年(1822)曹贞秀、梁德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