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冥通记

冥通记

四卷。梁陶弘景(详见《古今刀剑录》)撰。《四库提要》著录此书,题“梁周子良撰”,不确。《冥通记》,原名《周氏冥通记》,又名《周氏玄通记》。此书第一卷有周氏略传,称周氏即周子良,字元和,本河南人,寓居丹阳;南齐明帝建武四年(497)生,年十二即为陶弘景弟子,受经录符图;十九岁时忽通真灵,常在梦中或独自与神仙真人相见,并且密受冥旨;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死,年二十岁。书中以日记形式,载述周子良与神真交往接谈的内容,主要叙述周氏感灵,神真告诫,以及接受经录等事。所记神真有保命府赵丞、保命范帅、茅君兄弟、女仙李飞华等数十人。第一至三卷记有二十四事。第四卷附载通灵诸事目录共七十九条,所记之事甚简,或仅存目录。书末又录“九真玉沥丹方”一条。此书曾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并考证其真伪。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辨证》,据《道藏》中《陶隐居集》所载《进周氏冥通记启》所述周氏事四卷上呈之文,与该篇所附梁武帝答书称“见周氏遗迹真言”、“四卷今留之”等语,证此书“自编撰之始,即为四卷”,而《隋志》、“宋志”分别作一卷、十卷“皆为传写之误,抑或卷帙有分合”,又指明此书为陶弘景所撰,孙星衍《廉石居藏书记》内编有著录,明胡震亨、毛晋合订本署陶弘景撰以为据,说明《四库提要》称周子良撰是后人所改。任继愈、钟肇鹏《道藏提要》作进一步考证,认定此书实为陶弘景所撰,又提其要述之甚详。并注明《宋史·艺文志》于子部小说类著录“周子良《冥通记》四卷”,以辨《四库提要》称“宋志”作十卷之误及《四库提要辨证》未加订正之失。现存明《道藏》(题《周氏冥通记》)本,清《四库提要》据内府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圣济总录纂要

    二十六卷。宋徽宗(详见《圣济经》)敕编,清程林(生卒年不详)删定。程林,字云来,休宁(今属安徽)人。原书《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久而脱佚,程林购求得到三本残卷,加以整理补充,删汰繁冗,辑成此书。与原书相

  • 南雷文定

    十一卷,《文约》四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末以反对阉党闻名。清兵入关以后,积极投身抗清复明运动。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中任职。后来隐

  • 韩诗内传证

    四卷。清宋绵初撰。宋绵初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三(1777)年拔贡,官训导。本书鉴于宋代王应麟《诗考》所辑的韩诗,尚有许多遗略之处,特作补充。如“和乐且耽”一句,注释为“耽,乐之甚也”,据慧琳《一切经音

  • 琵琶行传奇

    一卷。清赵琴斋(生卒年不详)撰。琴斋乃字,名不详,连城(今属福建)人。据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者自序及其弟赵继曾卷末跋文和题词,知其兄弟二人同寓九江,怀才不遇,相对愁苦,作曲以自况。杂剧《琵琶行》

  • 面城精舍杂文

    二卷。清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后迁居淮安。清末任学部参事。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图谋复辟清朝,后又积极参预制造伪满洲国的汉奸活动。

  • 论孟考略

    一卷。清张眉大撰。是书多拾前人之说,唯据《御览》无名氏引《论语隐义》及隐义注两条甚怪。前一条云,卫蒯聩乱,子路与师往。有狐黯者当师曰:“子欲入耶?”曰:“然。”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半城,问曰:“为师

  • 射山诗抄

    不分卷。明陆嘉淑撰。陆嘉淑,字孝可、冰修;号辛斋,又号射山。生卒年末详。文钰没后,弃诸生。晚游京师,以宏词荐,不就。事迹具详王简可撰年谱。此编又名《内申乙未诗抄》。乙未为顺治十二年(1655),丙申为

  • 休那遗稿

    十七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有隽才,后入史可法幕。旋归里。明亡后屏居田野,忧郁以终。著有《太白剑》、《评货殖传》、《黄巢传》等。是编为遗稿十二卷,诗集一卷

  • 金雀记传奇

    二卷。明无心子撰。无心子姓名、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高奕《传奇品》、黄文旸《曲海》目、无名氏《传奇汇考》均著录此剧,俱题明无名氏撰。按今传刊本,第三十出完聚,收场诗有“无心子燕市重编”之语。则无心子当为

  • 翰苑丛钞

    十四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翰苑丛钞》是一部杂编之作,此书辑取左圭的《百川学海》所载诸书编纂而成,删去各诸书的书名、卷数、撰人,颠倒次序,连缀一起,抄为一体,重新命名为《翰苑丛钞》。《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