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养一斋词

养一斋词

三卷。清潘德舆(1785-1839)撰。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八年(1828)举人。稍后选为安徽候补知县,未曾赴任,不久即卒。著有《养一斋集》、《养一斋诗话》。潘德舆的诗学观相当保守,强调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标举《诗经》“柔惠且直”一语,认为返古才是“古诗人之性情”,其实质就是所谓“仁义”,亦即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与此相反,他把袁枚以来许多诗人特别是“性灵”派诗人创作中所体现的反封建精神则斥为“嘲风雪,弄花草”,或者“叹老嗟穷”,甚至于“荒淫狎媒”,予以激烈攻击。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强调“师法”,实际上是明七子的“诗必盛唐”理论。潘德舆的诗歌理论,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以复于古”(鲁一同《安徽候补知县乡贤潘先生行状》)。潘德舆的诗歌创作,在内容上以反映日常恬适生活为主,也有不少作品揭露社会黑暗,触及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在艺术上,其诗以五古较为擅长,取法陶渊明、杜甫,古淡质朴,但缺乏独创。本书收所撰之词,共一百八十八阕。潘氏二十七岁始填词,词学韦庄、冯延巳,崇北宋。“中年颇泛滥于稼轩、玉田两家”(自序)。本集将嘉庆十八年(1813)至道光十六年(1836)之间所作之词,删去十分之二,由作者编定。词风温雅绵丽,上追唐宋。语言清丽,隽秀精工。但多模拟之作,内容比较单薄。集前自序,略述其词学观点。有咸丰三年(1853)刻本。

猜你喜欢

  • 周易集解纂疏

    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生卒年不详。字远山,湖北安陆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此书是李道平对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所做的比较详尽的疏证。由于李道平治易深受惠栋和张惠言的影响,故此书多取惠、

  • 道南三先生遗书

    十一卷。未著编辑名氏。该书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其中,杨氏四卷,罗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为剑州人,故该书可能为其乡人所编。《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书。《

  • 京音简字述略

    一卷。劳乃宣撰。劳氏依王照字母,定京音五十母、十二韵,参考文字偏旁,制定声母韵母符号,称为简字。实即注音字母之前身也。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刊本。

  • 周易颂

    二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方氏《易》学的第二种。上下卷各有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大都每卦一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易林》。《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

  • 五续今古奇观

    见《石点头》。

  • 岩下放言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1077-1148)撰。叶梦得生平事迹详见《石林燕语》。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

  • 诗经世本古义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不详。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

  • 楚辞韵解

    八卷。清邱仰文(1696-1777)撰。邱仰文,字襄周,号省斋,滋阳(今山东兖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四川定远知县。著有《省斋自存稿》、《楚辞韵解》。卷首有陆耀序,胡德琳序,作者自序,凡

  • 小方壶斋丛书

    四集,三十六种,七十卷。清王锡祺编。王锡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著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一书,书中搜辑清代地理游记著作,铅字印行。《小方壶斋丛书》所收多清代学者著作,按四部次序排列。虽用活字排印,但流传

  • 今献汇言

    八卷。明高鸣凤(生平事迹不详)撰。此书为明人辑本代之作,故名“今献”。《明史·艺文志》杂史类记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而《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中仅著录为八卷。但北京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中刊本及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