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堂诗礼七编

六艺堂诗礼七编

十六卷。清丁晏(1794-1875)编。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少肄业于丽江书院,策问汉魏《易》十五家,晏对万余字。好学深思,笃好郑玄之学,辑有《郑君年谱》。又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六艺堂”,取郑玄之“六艺”,以表达对郑氏的仰慕之意。著有《尚书余论》、《禹贡集释》、《周易述传》、《易经象类》等。详于治乱之理,不杂以空疏无当之辞。于《诗》、《礼》尤为致力,人称道光、咸丰以来能以汉学通宋学者,唯晏一人。丁氏广涉郑玄诸书,郑玄曾对《易》、《书》、《论语》作过注,但原书久佚,只有《诗笺》、《礼注》独存。玄学问渊博,注解经籍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两汉传注中最有权威者。丁晏潜心于《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研究,以郑注为宗。郑注对毛传多有发挥,孔颖达的注疏于解《传》、《笺》之内容且有参考价值。但也有疏漏及曲解郑意的地方。丁氏博稽各家之说,参互考证,著《毛郑诗释》四卷。汉郑玄《诗谱》、宋欧阳修的《补亡》二书,讹脱较多,内容驳杂。丁氏便根据《正义》,重新编排,著《郑氏诗谱考证》一卷。郑玄精于《三礼》之学,注《仪礼》古今文本。凡从今文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贾公彦和孔颖达之疏因去古较远,多有阙遗。丁氏发前人所未发,疏通考证,以补贾孔之失,著《三礼释注》八传。丁氏精通小学,校刊古籍,具有汉学平易朴实之风,毫无穿凿附会之辞。在清代众多的经学家中,丁氏也毫不逊色。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山东聊城杨以增(1787-1856),搜录丁氏《诗》、《礼》之注,于咸丰年间汇刻成《六艺堂诗礼七编》行世。此书目录:《毛郑诗释》四卷,《郑氏诗谱考证》一卷,《诗考补注》二卷,《诗考补遗》一卷,《周礼释注》二卷,《仪礼释注》二卷,《礼记释注》四卷。

猜你喜欢

  • 郑敷文景望书说

    见《郑敷文书说》。

  • 古山集

    四卷。明桂华(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桂华,字子朴,湖南安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八年(1513)举人。大学士萼之兄。尝从胡居仁门人张正游,故所学颇为醇正。著有《古山集》。是为其诗文别集,共四卷。四库

  • 经话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

  • 秦妇吟

    一卷。后蜀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乾宁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所作《秦妇吟》长诗,在当时颇有名,时人号为“秦妇吟秀才”。亦工词,善用白描手法,在《

  • 崇庆县志

    十二卷,谢汝霖等修,关芸棠纂。谢汝霖,曾知县事。关芸棠,罗元人,邑优贡。《崇庆县志》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此志条理井然,叙述简括。其纪事述清朝建立以后,上下交争之情,水深火热之状,且立言不苟,俨

  • 墨经

    一卷。宋晁贯之撰。晁贯之,字季一,生卒年不详。曾任检讨官,平生无其它嗜好,唯见墨,喜动眉宇。精于制墨,尤善和胶之法。著有《墨经》。《墨经》是一部论述制墨之书。全书共论述二十个问题:一论松,主要论述造墨

  • 西国名菜嘉花论

    二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英国有家专门培养植物种子的大厂塞敦公司,所生产各种花卉蔬菜种子均有其花、菜的图样。傅兰雅的《西国名菜嘉花论》即汇辑了这些花菜图样,各附详细说明而成的。他的撰写目的

  •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

    见《尚论篇》。

  • 庞檗子遗集

    二卷。清庞树柏(1874-1916)撰。庞树柏字檗子,号芑庵。江苏常熟人。弱冠肆业江苏师范,受知于罗振玉。诗文雅秀,填词尤工,年未及壮,骎骎迈古,后数岁,任江宁恩益、上海澄衷诸校教授,尝与吴江陈去病、

  • 朱子年谱

    《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并为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字子中、舆中,号白田,宝应(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补安庆府教授,授翰林院编修,以老病归里。少从叔父王式丹学,精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