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元氏长庆集

元氏长庆集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779-831)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中拜右拾遗,因上书奏和重大案件,得罪权贵,被贬官。长庆中为翰林学士、宰相。唐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后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卒赠尚书右仆射。著有《元氏长庆集》、《元氏类集》、《十体》、《杂诗》等。据白居易《元稹墓志铭》称其著文一百卷,题曰《元氏长庆集》。《唐书·艺文志)又载有《小集》十卷。然而原本已缺佚不传。《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录为六十卷。并记“长庆集百卷,今已其四十卷。”宋代有宣和甲辰(1124)建安刘麟所刊刻,世称闽本,亦已不存。此集为明万历年间,松江马元调重刊。凡六十卷。卷一至卷八为古诗,卷九为伤悼诗,卷十至卷二十二为律诗,卷二十三为古乐府;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为新乐府,卷二十七为赋,卷二十八为策,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一为书,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为表状,卷四十至卷五十为制诰,卷五十一为序记,卷五十二至卷五十八为碑志,卷五十九至卷六十为告祭文。并有《补遗》六卷。其卷帙与旧说不符,盖编者对原本遗失之处加以补缀,却反失其真。据集前刘麟序称:“稹文虽盛传一时,厥后浸以不显,惟嗜书者时时传录。某先人尝手自钞写,谨募工刻行云云。”则其文均未尝有所增损。应在北宋时即有此残本。元稹在当时颇有盛名,人称“元才子”。又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故其乐府诗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现实,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其艳诗和悼亡诗亦别具特色。此集有嘉靖三十一年(1552)东吴董氏刻本,也是据刘麟刻本翻雕,共六十卷。《四部丛刊》据此影印,有《四库全书》本。目前最完备的本子是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冀勤点校的《元稹集》六十卷,《外集》八卷,《附录》五卷。

猜你喜欢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鸿庆居士集

    四十二卷。宋孙觌(1081-1169)撰。孙觌,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后举词学兼茂科。历官翰林学士,吏部、户部尚书。知秀州、温州、临安诸郡。曾因赃罪斥,

  • 王端毅文集

    九卷。明王恕(1416-1508)撰。王恕,字宗贯,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正统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卒谥端毅。著有《王端毅公奏议》、《石钟山志》、《玩易意见》(已著录)。此集系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 明名臣琬炎录

    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徐紘(生卒不详)撰。徐纮,字朝文,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史。《明名臣琬炎录》系仿宋杜大圭《名臣碑传琬琰集》而作,以记载明洪武到弘治九朝诸臣事

  • 集验背疽方

    一卷。宋李迅(生卒年不详)撰。李迅,字嗣立,南宋时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李迅持心近厚,医德高尚,广收方书,多蓄药味,有问方者必告,有求药者必予,毫不吝啬,积平生经验,潜

  • 四书章句附考

    四卷。家塾读本句读 一卷。清吴英及其子至忠撰。吴英字伯和,江苏吴县人。是书首有吴英自序,言命其子忠遍觅借古本四书,求疏释四书之书。以求《朱子章句集注》最后改定本及传写未误者,别录一部,而私记考证附于后

  • 虞氏易言

    二卷。清张惠言撰。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其博学善思,为易学大家,著有《周易虞氏义》九卷、《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周易郑荀义》三

  • 干禄字书

    一卷。唐颜元孙(?-714)撰。元孙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为颜师古四世从孙,颜杲卿父,颜真卿诸父。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滁、沂、濠三州刺史。是书为现存最早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它以颜师古

  • 广夷坚志

    二十卷。旧本题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举进士第一。杨慎广读博著,时推第一,有《升庵集》等多部。《广夷坚志》据说乃全录《乐史广卓异记

  • 满蒙合壁三字经注解

    二卷。此书为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文字《三字经》对照本。满语在先,其次为蒙古语,最后是汉语。原汉本为宋王应麟撰,王相注释,雍正末,满州教习陶格译成满文;此书蒙古本为英俊所译成。有道光年间坊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