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雍正二年(1724)。卷首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并有评价。正文包括总论、对六经病、差后劳复、霍乱等篇,并且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在编次方面,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又有魏氏自撰跋语,分析六经病纲及治法举例。此书卷首列序例、辨脉、平脉,次篇为太阳三卷、阳明三卷、少阳一卷、合病等一卷、分论三卷、痰病三卷、过经不解一卷、太阴一卷、少阴一卷、厥阴一卷、差后劳复阴阳易一卷、霍乱一卷、辨发汗吐下不可一卷。书中对方有执、喻昌、程应旄等诸说采收颇多,诠释较详,纲目清晰,随文阐释,取义谨严。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金匮要略本义》为魏氏吸收前人注释《金匮》之长,于康熙六十年(1721)编撰而成。依原次共有二十二篇,各为一卷。内容包括“脏腑经络先后”、“五脏风寒积聚”、“妇人病”等。魏氏以经释论,其注释辨析不拘泥于前人所言,多有独到之见。如对“痰饮咳嗽篇”的痰饮病因和治疗注释曰:“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对病症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为畅明。《伤寒论本义》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等,《金匮要略本义》有1925年湔江白氏丽瞩楼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孔孟事迹图谱

    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为学师事王守仁,平生考经索传,著述丰富,著有《易学四同》、《诗

  • 明贡举考略

    二卷。清黄崇兰撰。黄崇兰,安徽怀宁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六年(1801)选安徽泾县教谕。作者于课读余暇,每思经义取士之风盛于明朝,因取《明史·选举志》、《科场条贯》、《贡举考》及诸名

  • 扬州梦传奇

    二卷。清岳端(1671-1704)撰。岳端后改名蕴端,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至室主人,其父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封晋安亲王,参与执政,掌宗人府事。十五岁受封为勤郡王,后革黜,为闲散宗

  • 殿阁词林记

    二十卷。明廖道南(生卒不详)撰。廖道南,字鸣吾,蒲圻(今湖北省蒲圻县)人。明正德年间进士,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著有《楚纪》等。《殿阁词林记》为记载词林(翰林院别称)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而编,分殿学、阁学

  • 西原遗书

    二卷。明薛蕙(1489-1541)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安徽省亳县)人。正德九年(15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弘治甲戌,而实际应为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武宗南巡,薛蕙极力加以谏阻,武宗

  • 龙壁山房诗草

    十七卷。《茂陵秋雨词》四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号少鹤,马平(今广西柳州)人,清代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王拯工古文,能诗,著有《渝斋文抄》、《龙壁山房文集》、《龙壁

  • 老子化胡经残本

    二卷。附录一卷。无撰者姓名。此书残存《老子化胡经》与《老子化胡经残卷》所存相同,都是卷一和卷十,其内容也基本一致。所不同之处是此书载有《附录》一卷。其《附录》是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卷子本和英国

  • 老子章义

    二卷。清姚鼐(详见《九经说》)撰。《老子》一书,传世已久,难断真伪,诸家著注本虽多,但却各执一端。姚鼐认为河上公注释的《老子》所分章数,甚是不妥。因而根据自己主观所想而作《老子章义》。此书篇章字数不定

  • 白鹿洞规条目

    二十卷。清代王澍(1668-1743)撰。王澍见《禹贡谱》条。全书以朱熹《白鹿洞规》为纲,并分类分条进行论述,论述中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著述及史部著作中的内容,是一部系统研究朱熹《白鹿洞规》的书。

  • 璇玑碎锦

    二卷。清万树(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万树字红友,另一字花农,号山翁,江苏宜兴人,生卒年均不详。国子监生,康熙时曾在两广总督吴兴祚府中作幕宾,暇时制曲,脱稿即由府中伶人演唱,终以怀才不遇,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