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经注疑直辑本

仪礼经注疑直辑本

五卷。清程瑶田(详见《通艺录》)撰。《通艺录》的原目未成书项下有《仪礼经注疑直》之名。此本为安徽丛书本,是程氏的手稿,现仅存有八册,其中还有脱页,旧藏江夏徐恕处,吴承仕对其进行整齐缀辑,录成五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安徽丛书编印处把吴氏的辑本附在《通艺录》的后面,遂行于世。此书有校字和说义两种体例。本书以李元阳闽刻注疏为底本,并且在上方附有识语。上引有陆氏《释文》、杜氏《通典》、唐石经和张淳、李如圭、朱熹、敖继公诸本以校正其中的异文,近采顾炎武、张尔岐、沈廷芳、金曰追校本,还有当时的友好如戴震、金榜、汪肇龙、方晞原、汪中、段玉裁、刘台拱、阮元、汪竹香诸家说义来辨别其中的过失,并且自下已意,规正郑贾及先儒旧说,以陈述经注的本义。其所书的各条,间或也自署年月。有一条的末尾署癸丑四月,是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当时,程氏已经六十九岁。大概其晚年所见,颇有异同,因而只署岁月来表明其先后变迁的轨迹。然而,引书有时直录成文,不加论断,有时又同说一事而义并列前后相违。《疑直》中的说丧服各条,今错见于丧服足征记中。同时,遣词述义也颇有损益之处。根据以上诸证,我们可以推测,《疑直》一书,大概端居治礼时有发正,就随事录于简端,以作为将来论撰的张本。可见,此为平时致力之书,并非礼堂的写定本,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它命名为《疑直》的原因,则是取曲礼疑事勿质直而勿有之义。《通艺录》刊成时,程氏已七十九岁高龄。《疑直》还没有成书,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和杨大堉所补各篇就多次引用《疑直》中的成说,间或也称“程氏瑶田”、“程氏易田”。今与此书相对,有的语句义同而文句稍有增益,有的语句全部出于此书以外。可能程氏晚年整比旧业,删定成书,却来不及对其进行剞劂,等到胡氏撰新疏的时候,得到其定本而移录入《正义》。吴氏编辑此书,对于程氏校字各条,都加以省略。阮校既行后,文间危疑,都已经发正,其所依据的版本,也有出于《疑直》以外的,但为了避免繁文而不再甄录。此书有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留春草堂诗钞

    七卷。清伊秉绶(1754-1815)撰。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为广东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 上饶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清汪文麟等纂修。汪文麟,江苏易山(今属安徽省)人,拔贡出身,乾隆年间任上饶知县。《上饶县志》乾隆九年(1744)刻印。此志各门皆冠小序,所加按语,亦皆有据。如人物志陈苑传,加按语云:

  • 己任编

    八卷。清杨乘六(生卒年不详)辑,王汝谦补注。杨乘六字以行,又字云峰,湖州(今属浙江)人。著有《临证验舌法》、《潜村医案》等书。此书又名《医宗己任编》。书名取范仲淹名句“以天下为己任”之意。此书为丛书,

  • 过江集

    四卷。清史申义(1661年-?年)撰。史申义,字叔时,一字蕉饮,另说号蕉饮,江苏江都人,卒年不详。十五岁补诸生时,已凭《琼花赋》、《霜钟赋》等篇闻名于时,与同乡顾图河用诗学相切磋,故同有诗名,时称“维

  • 胡氏书画考三种

    八卷。清胡敬(生卒年不详)撰。胡敬字以庄,号书农,仁和(今属杭州市)人,官翰林院编修。《胡敬书画考》收编胡敬所撰之《南薰殿图像考》二卷、《国朝画院录》二卷、《西清札记》四卷,共三种八卷。胡敬曾参加编纂

  • 蒋观云先生遗诗

    一卷。清蒋智由(1866-1929)撰。蒋智由,字观云,别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与维新派人士交往,亦主张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八年(1902)冬赴日,参与《新民丛报

  • 古邠诗义

    一卷。清许宗寅撰。宗寅字吾田,初名畹,字芗韭,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此书卷首有晁贻端序,又有宗寅自序及后序。认为“邠(今《诗经》作豳)”地所出之诗,为周朝先代所遗。根据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定

  • 昌瑞山万年统志

    十六卷。清英廉撰。英廉(?-1900),姓伊克明安氏,蒙古正蓝旗人。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僧格林沁守天津,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从江宁将军富宁阿转战苏皖,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十年奉命赴伊

  • 论语后案

    二十卷。清黄式三撰。式三字薇香,定海人。此书前列何晏《集解》、朱子《集论》,后加案语,以别同异、明是非,仿王鸣盛《尚书后案》之例,名《论语后案》。式三之学,不立门户。以为《论语》之书,经汉宋大儒注释,

  • 西涧文集

    十六卷。明熊直(约1414前后在世)撰。熊直字敬方,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中,举应天府乡试《春秋》第一,入太学,因自己未入仕途,以子熊既官贵,赠以右都御史。著有《西涧文集》。是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