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图

仪礼图

①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著述讲学。除著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於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② 六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是书认为研究《仪礼》者必须首先通晓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才能不失其方,因此,兼采唐宋元及清诸儒之义,用经注加以推断。本书首先阐述宫室图以总挈大纲,而后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或左或右,按照此图来读《仪礼》,一举一动都极其清楚。此书还对吉凶冠服之制详加考订,图所没有表达清晰之处,又为之做丧。卷二以下,都依据十七图次第为图,从而使读经者,置图于左方,可以边读边阅,而揖让进退之节就可了然于心目间。审察杨复《仪礼图》于行礼仪节,未能粲然毕备者,较为详明。案:《仪礼》一经,已久成绝学,惠言能研究贯通,条理有序,不愧为穷经之目。只是《释宫》本来是李如圭之书,却误编于朱子集中。惠言对于天子诸侯左右房图引用《释宫》,而不知此并非朱子之笔,未免失于考证。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为此书跋,认为其断制过于自信,又认为其纂改杨信斋夹室之说为不妥当。大概方纲笃信朱子,复之礼图,以朱门为本,这是门户之见,不能认为是公论。察其持论,既然认为不能营造古人堂阶,目击其仪来申明自己之学说,那么,不寻求同时之古书来相互比证,如何能得其端倪。而又认为礼家以某经证明某经为通病,大概是其偏见,并非笃论。《史记》一书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和《周本纪》可以订证《尚书》,《春秋列国世家》可以订证《尚书》,也可以订证《左传》,《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可以订证《论语》,《荀孟列传》可以订证《孟子》,墨子著有《古尚书》,又著有《百国春秋》,管子著有《周礼遗法》,淮南子著有《九师易义》,这在于善读者之钩稽细绎,参订互证,如何能一概抹杀,谓为不足以资考索呢?至于其谓辛敬堂驳惠言,不应当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足以为当今之专己自是者下砭。然而,惠言本来引用金榜《礼笺》之说,《大戴礼·盛德篇》说明堂云:“此天子之路寝也。”可见,自戴德开始把明堂、路寝合为一事,我们不能以此苛责惠言。惠言精于易礼,所著《易义》诸书,早已刊行,唯独此书至其没后,阮元从其女婿董士锡那里取得手稿,在嘉庆十年(1805)印刷成书,而且为之做序,对其极其推许。道光初年,元编刻《皇清经解》,对于惠言《易义》诸书,十采八九,只是此书未被采入,原因是此书版式阔大,图说或纵或横,恐怕缩刻时引起其原式紊乱。此书有嘉庆十年扬州阮氏刊本。

猜你喜欢

  • 桃冈日录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 杨文靖年谱

    二卷。清张夏撰。张夏字秋韶,号菰川,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师事马世奇,后入东林书院,受业于高世泰。长期隐居菰川,终身不仕。推崇程朱理学,平生著述甚多,除本书外,尚有《洛闽源流录》、《锡山

  • 周寿堂二王帖

    四卷。清代瑛棨摘摹宋拓。瑛棨,字兰坡,生平籍贯不详。此帖成于咸丰十一年(1862),刻于西安。据作者自题,瑛氏自藏有宋拓《二王帖》,其字势纵横变幻,令人爱不释手,作者便于“公余之暇,择其尤佳者汇为四卷

  •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一百二十卷。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书中内容皆于《资治通鉴》内抄其可备科举策论之用者,间有音注。然浅陋颇甚,亦寥寥不详。首有总例言其大旨,学者

  • 谷口山房诗集

    十卷。清李念慈(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李念慈,字屺瞻,号劬庵,泾阳(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新城知县。康熙十八(1679)荐举“博学鸿词”,未入

  • 曹祠部集

    二卷。附《曹唐诗》 一卷。唐曹邺(约859前后在世)撰。曹邺,字业之,一作邺之。阳朔(今属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约三十岁时入京应试,困居长安十年,落第九次,备受世人冷眼。后得到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

  • 屈辞精义

    六卷。清陈本礼(1739-1818)撰。陈本礼,字嘉会,号素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家藏书颇多,有别业名匏室,收储宏富。偶得宋版精本,尤珍藏之。曾立诗社于城南角里庄,将名流酬唱编为《南村鼓吹集》。

  • 文渊阁书目

    四卷,明杨士奇编。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世,谥号文贞,江西泰和人,目录学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青年时期以教读私塾自给,游学于湖南、湖北一带。明惠帝建文初年(1399),被

  • 中国文法通论

    近代刘复(1891-1934)撰。刘复原名寿彭,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早年参加新文化革命运动。创立我国第一个语音实验室,提倡实验语音学。主要著作有《半农杂文》、《扬鞭集》、《瓦

  • 何猿叟日记

    一卷。清代何绍基(生卒年不详)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光进士,官编修,精于经史研究,尤工于书法。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等。此书是作者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