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蕉

书蕉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分上下二卷。上卷又分勿勿非匆匆、胎卵二族、相马、花刑、杨用修、颖慧、青岚帚、玉米田、胭脂虎、簏簌、禹穴、贾岛诗、山、见生树生、浮丘、盐、暇蟆、五漏、御史滩、护门草、扶竹、君迁树、、白鸟、庾杲之、玄的、萧子云、金枷、轻容、刺闺、木隅、李阳冰、精凿粹、流苏、餐玉法、越纽、万岁夜、摘瓜手、灭明、读书、醒酒石、苦乐龙、外国乞文、山、枳梖子、相思子、禽经、鸟有知、九福、刀笔铭椠、荒朝、平楚、宰我子贱、百兽、张去疾、不夜城、润家钱、吴钩、四皓、杨秉、鳄鱼、水梭花、朱丝栏、记里鼓、龙颔髯所织、驷马、挝鼓、连斤、韦绶、外色、百里洲、海棠香国、勿扱小纸书、执金吾、洞庭渔人、侵牟、三泉、果下马、要害、祈嗣、晁文元、酒海、弧箕服八十三个子目;下卷分梁萧思话、不动尊、与霹雳斗、筇竹杖、班竹杖、画记、萧结、管子注、珠子树、谦、文字、义帝、跳出、四季荷花、亥子之友、泥孩儿、庞安常、昆蹄、弓隆执明、琵琶峰、寿逸群、黄腰兽、大劫、山水、温公、秦结了、面缚、花九锡、盘古氏、黄拨沙、养花天、耗磨日、三浣、张李诗辨、瓜芋、调水符、君主、遵题格、李吉甫、成均、须女、廞、明驼、华岩洞、博物、汶南、枣昏、乡里、橘黄、梦命、买石碑、空桑、宠礼、容头过身、鹿、结须、六鹤堂、极庙、驰道、汉寿、芙蓉香、花妖、盆水如画、化益、骏狼、潮、左担、权务、华不注、邦、山名、律召调阳、殿试、胡苑、刘锜善射、四和香、功得水、知风草、函、涂林、汉隶、王宴、忠州木莲、龙钟竹、枝官、草木、聒帐、勾漏洞、八芳草、三叶、桐知正闰、月昔、地犬、奇偶、六庚、竹枝词、鱼米、白题滑、三罗、牵丝一百个子目。因所载十分庞杂,颇显得无有伦次,且部分内容均为习见者,此书仍不厌其烦地一一载录。有的则纯属抄摘他书内容,而又将原书名隐去,以成己出,如“泥孩儿”条等。有的甚至失于考证而出现纰漏,如以阚止为宰予、浑城为浑珹、陈正敏为陈所敏等。此书有《宝颜堂秘籍》(明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啸园丛书》本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60年补印。

猜你喜欢

  • 曲园杂纂

    五十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条)撰。《曲园杂纂》是俞樾的一部杂考之作,因1873年俞樾在苏州建宅,名为“曲园”,故定书名为《曲园杂纂》。全书共分五十种,每一种为一卷,内容包括杂文、诗、尺牍、楹联、

  • 左传快评

    八卷。清刘继庄撰,金成栋辑。继庄生平事迹不详。成栋字天三,海阳(今属山东省)人,曾从学于继庄之门。此编前有金成栋题辞,称刘继庄评定《左传》诸篇,成栋及同学诸子辑刻。全书共八卷,摘取《左传》菁华,以为修

  • 周易新讲义

    十卷。宋龚原撰。龚原字深甫,又字深之,原进士高第,官至兵工二部侍郎,曾为王安石门人。《宋史》有传,详参。此书久佚,日本有活字本,杨守敬刊入《佚存丛书》中。邹浩为原书作序,称自熙宁以来凡学《易》者靡不以

  • 历代史论二编

    十卷,明张溥(1602-1641)撰。张溥太仓(今属江苏)人,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嗜学成癖,所读书必手抄七遍,名读书处为“七录斋”。崇祯(1628-1644)时举进士,官授庶吉士。崇祯初,又集

  • 周礼今释

    六卷。清杜文灿(?-1886)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道光举人,曾官知县。师从陈澧(1810-1882)。另有《易大义补》一书,已著录。《周礼今释》一书,以清制阐释《周礼》制度。所释大多恰如其分。

  • 梦春庐词

    一卷。清李贻德(1783-1832)撰。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嘉兴(今属浙江)人。其于江宁投师孙星衍。著有《〈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等书。此书为其手定词稿,而殁后所刊。收词四十八首,意境不深。其间有《

  • 铁庐集

    三卷。《外集》二卷。《后录》一卷。清潘天成(1654-1727)撰。潘天成,字锡畴,江苏溧阳人。后移居安徽桐城,为安庆府学生。据《溧阳志》载,其幼与父母避仇相失。年十五,乞食行求,遇于江西界,百计迎归

  • 纬略

    十二卷。南宋高似孙(生卒年不详)撰。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历校书郎、会稽主簿、知处州。为官贪酷,谄事韩侂胄,为人所不齿。退居姚江著书,有《疏寮小集》、《郯录》、《砚笺

  • 朱秋厓诗集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 乾坤大略

    十卷。补遗一卷。清王余佑(1615-1684)撰。余佑,字介祺,自号五公山人,直隶新城(今属河北)人。明末随父起兵抗击李自成军。入清后,隐居易州(今河北易县)五公山,教授生徒,不求闻达。史传称其“尝受